首頁 平民曆史

激情歲月

字體:16+-

文 / 黑馬

一九七五年八月,我下鄉插隊,隨後兩年半的艱苦生活,使我有了直麵人生和社會的機會。我所在的那個知青組,前後有三十多人,吃住在村裏專門設置的“知青組大院”裏,但分散到各生產小隊去勞動和分配。當時正值全國“農業學大寨”的高峰,各地農村都在爭創“大寨縣”,村裏則是在爭取畝產“過長江”,“跨綱要”。我們那個村子很窮,三百多戶家,一千多口人,八個生產隊,隻有為數不多的十幾輛自行車,沒聽說誰有手表和半導體收音機,縫紉機也沒有幾台。那時村裏沒有電,更沒有拖拉機,僅有的機械就是幾台破舊195柴油機,所有的農活都是靠鋤鐮銑、牛馬和笨重的體力。生活也很艱苦,長年的主食就是地瓜麵“煎餅”和玉米麵“窩窩頭”,白麵很少,肉和油很缺,吃臭蝦醬時常常會吃出蒼蠅來,能在過節時吃上一頓肉包子,簡直就是莫大的享受了。

剛下去那回兒,知青們熱情極高,牛氣衝天,我們的口號是:“紮根農村六十年,六十年不死接著幹。”大家的確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夏天戰洪水,冬天修梯田,誰都想“磨兩手老繭”,認認真真地接受“再教育”。記得有一次地頭“賽詩會”上,一位知青朗誦自己創作的描寫“推小車”情景的詩歌:“懷一顆紅——心——露一臉鋼——筋——看,填平的車轍複壓深……”大家頓時笑得前仰後合,滿地亂滾。的確,我們當時就那麽幼稚。

那會兒,我的美術特長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村裏村外,“大寨田”山頭,公社大街兩旁,到處都可以看到我的大字,最大的字有幾米見方,用石頭在山坡上擺成,遠遠就能看到。我還參加了公社文藝宣傳隊,翻山越嶺到各自然村、生產隊、地頭和場院裏演出。那會兒我很自豪,自以為我們正在為那個“崇高理想”紮紮實實地奮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