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學畢業後便立即開始工作了,在一家證券交易事務所找到了一份報價的活計。我擅長和數字打交道。在學校裏,我隻用1年時間便完成了3年的算術課業,尤其擅長心算。作為一名報價員,我負責把行情數字貼在營業廳的一塊大黑板上。通常會有一名顧客坐在自動收報機旁邊喊出價格。無論他喊得有多快,我總是能記住那些數字,這對我來說不成問題。
那間事務所裏還有許多職員,我當然和其他人相處得很融洽。但如果市場處於活躍狀態,我便要從上午10點忙到下午3點,沒有時間閑聊。我並不在意,反正工作時我無暇分心。
即使工作十分忙碌,我依然沒有停止思考。在我看來,那些報價並不代表股票的價格,或者說每股售價多少美元,它們隻是數字。當然,這些數字一定代表著某些含義。數字總是在變化,我所在意的正是數字的變化。我並不清楚這些數字為什麽發生改變,我關注的不是這一點,隻是注意到了它們的變化。我在每個工作日上班5小時,周六還要工作2小時,工作時隻思考一件事:數字一直在變化。
這便是令我對價格行為產生興趣的原因。我很擅長記憶數字,能記住前一天價格變化的細節,價格是如何上漲或下跌的。我的心算特長剛好派上了用場。
我注意到,無論行情是上漲還是下跌,股票的價格時常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我見過無數相似的案例,它們為我指明了方向。那時我隻有14歲,我默默觀察了幾百個案例之後,開始通過比較當天與以往的股市行為之間的差異來測試這些規律的準確性。不久之後,我便能預測股價的變化趨勢了。正如我所說過的,我唯一的準則便是這些股票在過去的表現。我將這張“信息清單”銘記於心。我尋找著與信息清單相符的股票價格,一眼便能“認出”它們。你明白我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