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了題為《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的文章,宣布正式恢複高考,並且教育部通知在當年12月舉行高考,由各省自主命題。由於高考自1966年停止,當全國恢複高考的消息傳開後,舉國上下成百上千萬學子躍躍欲試,期待著通過高考進入大學接受更高層次的學習。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報名參加高考的人數超過1000萬。據統計,2019年全國高考人數為1031萬,2020年報考的人數為1071萬,可以想象當時的盛況。雖然最終隻有570萬人參加了1977年的冬季高考,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已經很不容易了。2017年,鳳凰網曾推出一檔名為“恢複高考40年”的欄目,嘉賓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談到了“饑餓與求知”的話題,這正是那個年代普遍存在的狀態。陳教授說了一件事,他曾問過自己的學生:“第一,你有沒有饑餓的感覺?第二,有沒有求知的欲望?”陳教授非常激動地談到恢複高考時的心情,強調那代人既有饑餓的感覺,又有強烈的求知欲望。
對於高考的渴望一直激勵著段永平,與那個時代所有渴望求知的年輕人一樣,他對於上大學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情。何況他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大學老師,因此希望上大學的願望要比其他學子更為強烈。在談到自己上大學的心境時,他曾做了一個非常貼切的描述:“所有的人生目標都濃縮到了這裏,我段永平恨不得用一切聰明智慧和時間來換取這張入場券。”
然而,在首次參加高考時,由於之前沒有獲得係統學習的機會,加上複習的時間很短,他的考試成績很糟糕,沒能搭上大學的列車。在那個年代,對多數人而言,高考往往意味著一切,因為隻要考上了大學,就可以改變自己以及一家人的命運,可以說,大部分人生目標幾乎都濃縮在這裏,高考成敗直接決定著他們人生的走向。在重壓之下,難免會出現情緒上的失控,但失利並沒有讓段永平氣餒,他咬著牙告訴自己,下次一定要把握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