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傳習錄:葉聖陶點校版

三、王學

字體:16+-

王學到底是什麽東西呢?我們這樣回答:王學是人生哲學,是唯心的理想主義的人生哲學。

本來儒家的學說,自從孔子起,就有偏於人生哲學的傾向。言人生哲學不能不論修養,言修養自然要探討到心性。孟子荀子所以都有關於心性的意見。自從東漢時佛教傳入,經六朝到唐,流布極盛。其中禪宗一派,不立言詮,不重儀式,專以明心見性為教義。另一方麵,道家研究老莊周易,參詳太極圖,則側重於宇宙觀的探討。宋儒受著這些影響,便產生出儒、禪、道混合的理學。到朱熹、陸九淵,理學分為顯然的兩派。朱熹主張“道問學”,須就天下之事物,一一窮極其理。陸九淵主張“尊德性”,隻要修養得這個心正了,就什麽都完成了。朱熹自然也不廢向內的工夫,可是他一生勤懇地注釋古書,研究學問,很顯明是偏重於“道問學”向外的一邊。陸九淵卻完全向內,以為心即是理,理即是心,更不用向外麵事物上去求什麽理。後來因為朱熹的著作極多,他所注解的書風行天下,他的教義差不多就成為國教,讀書人研究和信奉,若非他的教義幾乎就是異端。到了明朝,又因同姓的關係,尤其推崇朱熹。照朱熹這樣做學問,假若是沒有統攝力的人,這方麵也要去鑽研,那方麵也要去考求,結果極容易流入支離破碎的弊病,同時把為學同修養拆開了。又,政治勢力作一派學說的護法,就使一般的人奉命惟謹,再不想挺直身子自己去辟道路。所以崇朱的歸結,是養成些恭順附和的人,思想界現出萎靡的氣象。但是,這等情形,在生命力極豐富,努力要追求充實生活的人是非常不滿的。王守仁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不懈追求,未得歸宿的當兒,當然要入了朱熹的藩籬而不能安居;在自求有得,立定腳跟的當兒,當然要歸入陸九淵的一邊。他是竭力提倡陸學的,以為惟陸學直接孟子之學。又曾力辨陸學與禪學不同。陸學的少有人稱道,他非常感慨的。到這裏,我們可以結束說,守仁的學說是對於當時思想界的反抗;它的源流是陸學,所以後來就並稱“陸王”;它所受到影響的是禪與道,雖然他早年曾好仙佛而後來舍棄了,但實在宋以來的儒家,因為時代的關係,沒有不受禪與道的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