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醫生說你可以沮喪,就算哭出來也沒關係

可以抱怨,甚至哭出來也沒關係

字體:16+-

身為精神科醫生,每年會有幾次受邀為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屬演講。

來聽演講的人,都是全家共同支持憂鬱症患者的家屬,所以很多人都筋疲力盡。有時候,照顧者陷入憂鬱的狀況也不少。

以前我對這些家屬演講的時候,幾乎都是照本宣科。

“請多體貼患者。”

“請這樣幫助患者。”

我曾經像這樣,從“幫助病患的方法”這種角度演講。

然而,聽到這些內容的家屬大多垂頭喪氣地離開──

“我已經沒辦法再更努力了……”

我心想再這樣下去不行,所以改變了傳達的內容。

“不需要體貼患者。

請先照顧好自己的健康,把休息視為最重要的事。”

在我這麽說完之後,眼神黯淡無光的家屬們突然變得充滿光彩,明顯變得很有朝氣。

這些人會特地來聽演講,就表示大家都是非常溫柔、過度體貼的人。

憂鬱症患者經常會突然哭出來、突然暴怒、晚上睡不著或者是難以入睡,每次都要傾聽患者的心聲,家屬也會變得脆弱。

即便不到憂鬱症的程度,要求家屬貼近沮喪的家人,就像是要求他們“一邊坐雲霄飛車,一邊在患者身邊支持他”。

如果每天都這麽做,當患者真正有需求的時候,家屬反而沒辦法幫忙。

因此,家屬不需要一起搭上情緒的雲霄飛車,隻要繼續玩旋轉木馬,保持微笑告訴對方“這樣比較開心哦”就好。

不需要配合對方,導致自己的情緒也跟著上下起伏,表現出“一般的基準大概是這樣”非常重要。

譬如說,我經常看到丈夫患了憂鬱症,妻子就覺得自己也不能開心,所以強忍自己的情緒。

自己都沒辦法充電了,一直把能量灌輸到對方身上隻會過度地消耗自己。

如此一來,反而會讓妻子對因病在家無所事事的丈夫感到憤怒,進一步責怪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