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圈,有一種約定俗成的投資觀叫“虧錢要趁早”,很多人不太理解這個觀點的意思。其實道理很簡單,隨著人的成長和積累,手中能夠支配的本金越來越多,而當你投入了大量本金之後,一旦虧損就會難以翻身。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雪在1929年預見了股市泡沫破滅的風險,但抱著僥幸的心理,還是買入了自認為價格便宜的股票,結果幾天之中就損失了幾百萬美元,全部積蓄消耗一空,其中還包括一些親人、朋友的積蓄。這次虧損使得費雪直接破產,還欠下了不少債務。
同樣受到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影響的,還有英國著名證券分析師,被譽為“證券分析之父”的格雷厄姆。股市泡沫破滅之後,到1930年,格雷厄姆的資產已經虧損20%,但他盲目地認為股市會回歸正常,於是在1931年選擇增加杠杆抄底股市。最終,格雷厄姆由於對時局的誤判,虧損超過70%,瀕臨破產。
從某種角度來說,“虧錢要趁早”其實也意味著“投資要趁早”。35歲之前的年輕人,能夠支配的資金有限,即便是虧損,也在可承受的範圍內。但年輕人的問題是,注意力難以集中,容易因為副業荒廢主業。所以,對於現在的年輕人,我有兩個建議。
1.進行長期投資,學習投資的方法論
如果不進行長期投資,而是以短期為主,那麽就意味著人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長期盯盤。長此以往,即便本身具備投資方麵的聰明才智,自身的主要工作也往往會被荒廢,同時有限的本金能夠帶來的收益也相對有限。一番努力下來,最終也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有才能的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在投資方麵缺少天賦的人了。
在我看來,年輕人需要嚐試去進行投資,但不用把賺錢作為主要的目的。相反,年輕人應該更多地去了解不同的投資知識和方法論,感受牛熊交替,積累一定的經驗,哪怕是失敗的教訓。未來當年輕人掌握更多本金的時候,這些方法和經驗會成為投資成功最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