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研究中國建築可以說是逆時代的工作。近年來,中國生活在劇烈的變化中趨向西化,社會對於中國固有的建築及其附藝多加以普遍的摧殘。雖然對於新輸入之西方工藝的鑒別還沒有標準,對於本國的舊工藝,已懷鄙棄厭惡心理。自“西式樓房”盛行於通商大埠以來,豪富商賈及中產之家無不深愛新異,以中國原有建築為陳腐。他們雖不是蓄意將中國建築完全毀滅,而在事實上,國內原有很精美的建築物多被拙劣幼稚的所謂西式樓房或門麵取而代之。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蕪雜可哂,充滿非藝術之建築。純中國式之秀美或壯偉的舊市容,或破壞無遺,或僅餘大略,市民毫不覺可惜。雄峙已數百年的古建築,充沛藝術特殊趣味的街市,為一民族文化之顯著表現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幟之下完全犧牲。近如去年甘肅某縣為擴寬街道,“整頓”市容,本不須拆除無數刻工精美的特殊市屋門樓,而負責者竟悉數加以摧毀,便是一例。這與在戰爭炮火下被毀者同樣令人傷心,國人多熟視無睹。蓋這種破壞,三十餘年來已成為習慣也。
市政上的發展,建築物之新陳代謝本是不可免的事。但即便在抗戰之前,中國舊有建築荒頓破壞之範圍及速率,亦有甚於正常的趨勢。這現象有三個明顯的原因:一、在經濟力量之凋敝,許多寺觀衙署,已歸官有者,地方任其自然傾圮,無力保護;二、在藝術標準之一時失掉指南,公私宅第園館街樓,自西藝浸入後忽被輕視,拆毀劇烈;三、缺乏視建築為文物遺產之認識,官民均少愛護舊建的熱心。
在此時期中,也許沒有力量能及時阻擋這破壞舊建的狂潮。在新建設方麵,藝術的進步也還有培養知識及技術的時間問題。一切時代趨勢是曆史因果,似乎含著不可避免的因素。幸而同在這時代中,我國也產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覺,搜集實物,考證過往,已是現代的治學精神,在傳統的血流中另求新的發展,也成為今日應有的努力。中國建築是延續了兩千餘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係統,許多建築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除非我們不知尊重這古國燦爛文化,如果有複興國家民族的決心,對我國曆代文物,加以認真整理及保護時,我們便不能忽略中國建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