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講的最後,我們來讀劉禹錫的《烏衣巷》,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懷古詩: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朱雀橋,烏衣巷,都是繁盛的符號。烏衣巷是東晉王、謝兩大家族聚居的地方,朱雀橋是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前麵講過“春色似憐歌舞地”,衰敗了,沒有人走,野草野花才會生長出來。杜甫在《春望》裏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是這個意思。自然就是這樣,“江山不管興亡事”,“無情最是台城柳”。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清代的施補華在《峴傭說詩》裏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為尋常百姓矣。”燕子每年到了季節,還是回到這裏。但是這裏已經換了人間。王謝堂,變成了百姓家。
前麵講過那麽多懷古詩,都有一種蒼涼,一種悲哀,好像到最後所有都成空了,一切歸零,讓人有一種虛幻和無力感。覺得曆史好像就是這樣了,繁華的盡頭是荒蕪,有限的個體在永恒的自然麵前不值一提。
讀完《烏衣巷》,心裏也會有一聲歎息,但不是那種完全落空的歎息。前麵我們也講鳥,講“隻今惟有鷓鴣飛”,講“幾度飛來不見人”,但這首詩不一樣。這首詩裏有一種平和的力量。這種平和我想是通過三個字呈現出來的,就是“百姓家”。
現在這裏並沒有完全荒蕪,並沒有完全寥落,“百姓家”給我們一種想象,夕陽西下,家家戶戶現在可能正在做飯,煙囪裏升起絲絲縷縷的青煙,泥地上有玩耍的兒童,大家過著平靜的生活。
這首詩的前麵三句抹去了繁華的痕跡,抹去了豪門貴族的痕跡,最後一句落到尋常的百姓生活裏。這種生活是普通的,但也是平和的,是有生機、有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