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懂古詩文,吃透現代文:小學語文同步1+2古今連讀(三年級)

閱讀主題16:誠實坦蕩天地寬

字體:16+-

《晏殊初仕》《打碎花瓶的孩子》《灰雀》

古詩文

晏殊初仕

宋·沈括

晏元獻公為童子時,張文節薦之於朝廷,召至闕下。適值帝禦試進士,便令公就試。公一見試題,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賦,有賦草尚在,乞別命題。”上極愛其不隱。

——《夢溪筆談》

解讀

◆大意

晏殊還是少年時,張知白把他推薦給朝廷,召至殿下。正趕上皇帝親自考試進士,(皇帝)就讓晏殊做試卷。晏殊一見到試題,就說:“我十天前已作過這樣的文章,草稿還在,請求另外命題。”皇帝非常喜歡他的坦誠不隱瞞。

◆解說

考試是最讓學生頭疼的事情,如果你參加了一場至關重要的考試,發現自己剛做過這張試卷,你會怎麽做呢?晏殊的做法就非常了不起,他坦率地講自己已經寫過這個題目,請皇帝另出題目。這樣誠實的做法,讓他獲得了皇帝和天下人的尊敬。

現代文

打碎花瓶的孩子

列寧八歲那年,有一次跟著父親到阿尼亞姑媽家中做客。活潑好動的小列寧一不留神,把姑媽家的一隻花瓶打碎了。但是,誰也沒有看見。

後來,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說:“不是我。”

而小列寧因為害怕說出實話會被姑媽責備,所以他也跟著大家大聲回答:“不是我!”

回到家裏,母親聽說了這件事,她看看小列寧的表情,已經猜到花瓶是兒子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裏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

於是,小列寧的媽媽就想:應該怎樣對待孩子撒謊這件事呢?當然,最省事的辦法就是直接揭穿這件事,並且處罰他。但是小列寧的媽媽沒有這麽做。她認為,重要的是教育兒子犯錯誤後要勇於承認錯誤,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而不是責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