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懂古詩文,吃透現代文:小學語文同步1+2古今連讀(三年級)

序 言

字體:16+-

溫儒敏

新的統編語文教材已經使用了一段時間,新教材強調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和語文教學體製,把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係,努力做到課標要求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要求。

教材隻是“例子”,為學生提供少量的課文,但隻讀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建議學生在進行閱讀時采取“1+X”的模式,即學一篇課文,再泛讀若幹相關的文章。基於這種方法,市麵上出現了一些與語文教材相關聯、相呼應的讀本,《讀懂古詩文,吃透現代文:小學語文同步1+2古今連讀》就是其中很有特色、頗具創意的一套書。

這套書以教材中的課文為基石,為每篇課文選配一篇對應的古詩文、一篇對應的現代文,由此形成一個個“1+2”的“連讀”任務,每個任務為一節。我也看到過一些“群文”“類文”讀本,這些讀本往往是圍繞內容主題或文體類型,把一些閱讀材料組織在一起。而這套書更突出了“連讀”的概念,在學生自主閱讀之後,幫助他們對課文、古詩文和現代文進行比較深入的串聯和比較。除此以外,這套書還會在閱讀內容中提取一些有意思的知識點作為“點讀”,並且在每節的最後設計“讀後練”,以“連讀”中的關鍵內容為參考,讓學生進行相關的微小寫作訓練。

我認為這套書獨特的組織結構和編寫方式,有這樣幾個好處:

第一,最直接的價值,當然是拓展閱讀麵、增大閱讀量。學生在語文教材中接觸到一篇課文,在讀本中發現與它相關的主題,這種關聯很可能是跨越時代、跨越國界的。以語文教材為例子、引子,以這套書提供的古詩文和現代文為拓展,這樣學生在閱讀中就能發現相同、體會不同,這種連讀的過程是很有意思的,且更容易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例如,這套書三年級第7節,主題是“發現美好的事物”。對應的課文是《搭船的鳥》,作者是中國現代作家郭風;連讀的古詩文是唐代詩人錢起的《銜魚翠鳥》;連讀的現代文是選自法國作家儒勒·列那爾《自然紀事》中的《翠鳥》。這三篇詩文都描寫了翠鳥絢麗的色彩和迅捷的動作,卻是古今中外三位不同的作家和詩人所寫,觀察視角、表達方式有同有異,連續閱讀,妙趣橫生。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