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遼軍開始南下,前線的戰報便如雪片一般,不斷從前線飛來。
宋朝上下,及時收集情報,判斷著戰爭發展的形勢。然而,宋朝並未摸清遼國的動向,隻能靜觀事態變化,以不變應萬變。這時候,收集情報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宋朝派出了更多斥候,深入宋遼邊境沿線窺探虛實,並不斷收集情報,上報給朝廷。朝廷再根據具體情況,適時做出必要的戰略調整。
盡管宋朝此前已經對整個邊境線做了詳細部署,在遼軍必經之路上都有重兵把守,可萬一遼軍不按常理出牌,宋朝還得早做打算。
事實上,遼軍的確沒有走尋常路。
宋真宗雖然沒有親臨一線,但天天為前線的戰爭擔憂。然而,朝廷中的那些大臣似乎對此事並不著急,都在觀望事態的發展。
這時候,寇準建議宋真宗親征。既然遼國是皇帝和蕭太後親臨戰場,宋真宗也應該親征,宋朝一方不應該輸了氣勢,隻有親征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遼軍深入宋朝腹地,一定程度上講,與遼主親征有關。
但親征這件事,宋真宗自始至終都是排斥的。這種冒險的活動,在他看來,在他這一生中都不應該發生。因此,對於寇準的建議,宋真宗並未采納。(1)
不過大家心裏清楚,這是宋遼戰亂二十幾年來少有的戰役。自從雍熙北伐後,蕭太後很少再親臨一線,指導戰爭。如今,她帶著兒子前來,給外界造成了一種遼國舉國南侵的表象。
從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閏九月開始,整個宋朝的君臣與百姓都在牽掛著前線的戰事。畢竟與遼國的這次戰爭,會影響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邊關上那些人的命運。
隨即,前線便傳來了遼攻打遂城、順安軍勝利的消息,宋真宗立即召開禦前緊急會議,分析情況,商討防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