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在上一節,哀公問孔子如何讓“民服”的時候,他實際已經沒有了權力。
而這一節,上場提問的是一個有權力的人。此時魯國公室衰弱,而季氏宗主季康子則手握魯國的大權。
季康子是孔子周遊列國以後,把孔子請回魯國的人。他當時很年輕,當政之後,問孔子怎樣才能夠讓老百姓尊敬自己,對自己盡忠,而且努力幹活。
“敬”,指尊敬我。
“忠”,忠誠於我。
“以勸”,“勸”是鼓勵的意思,就是他們能夠相互鼓勵,不惜力地幹活。
怎麽能夠讓子民們都敬、忠以勸?
孔子說:“臨之以莊,則敬。”當你見到老百姓的時候,以莊重的態度對待他們,而不是裝的態度;不要總是端著,裝出一副很嚇人的樣子,而是跟老百姓相互尊敬;不欺負他們,不鄙視他們,不要視他們如草芥;認真地跟老百姓聊天,傾聽他們的想法,他們自然會尊敬你。君王和百姓之間的關係,也是相互的。
“孝慈,則忠。”關於“孝慈”,一種解釋是“你所倡導的孝慈”;另外一種解釋是“你自己做到孝慈”,你在家裏做一個孝慈的人,老百姓自然就忠,不會輕易背叛你。
在前一節,孔子跟魯哀公講了“舉直錯諸枉”的道理,但此時的魯國公室已經式微,孔子覺得跟哀公講其實沒什麽用。要想讓魯國好起來,還是得跟季康子講,去改變季康子的想法。
所以,孔子說“舉善而教不能,則勸”。“舉善”就是要把好的人提拔起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能看到你提拔的是怎樣的人。“教不能”就是對能力和德行不行的人,也不要打擊他,而是要教化他、鼓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