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在前文提到過,子貢是孔子身邊最富裕的一個學生,很敬仰孔子。子貢問孔子什麽是君子,因為老師總是提到“君子”,子貢想知道,君子的表現到底是什麽。
君子如何界定呢?其實不容易界定。讀《論語》這麽多遍以後,我的感受是,君子與小人其實並不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很難確切地評價某個人是君子,某個人是小人。我認為在孔子的理解裏,君子和小人也隻有一個模糊的界限,或者說,君子跟小人是人生的兩種狀態。
每一個人體內都有兩種不同的狀態,有小人的那一麵,也有君子的那一麵。隨著人生不斷的成長,我們要減少小人的成分,增加君子的成分。
小孩子的行為,基本上都符合小人的表現。“小人黨而不群”,小孩子就喜歡結黨營私,喜歡和小夥伴拜把子、稱兄弟;“小人比而不周”,小孩子喜歡拉幫結派、互相內鬥,比如“我不跟你玩”“我們大家不跟你玩”;“小人喻於利”,小孩子互相**,“我給你一塊橡皮,你給我寫作業”……因為是小孩子,所以你覺得很可愛,但這些其實就是我們體內“小人”的部分,是沒有被修訂的那種狀態。
有一位爸爸曾經跟孩子講,每個人的體內都有兩隻小動物,一隻善良的,一隻凶猛的,這兩隻小動物不斷地互相爭鬥。所以,有時候你想成為一個好人,有時候你想成為一個壞人……孩子趕緊問,最後誰贏了。爸爸說,你喂養哪一隻小動物,哪一隻就贏了。
那麽,我們是選擇支持體內善良的部分,還是支持體內凶猛的部分呢?
我的兒子嘟嘟在兩歲多的時候,有段時間很叛逆,情緒暴躁,還有暴力傾向,見到誰都打,打完還哭,有時把別人臉抓破了,他自己卻哭了。我們家裏人都很著急,甚至想著要不要揍他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