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這段話是孔子較為得意的洞見。有人問孔子如何識別和看透一個人,孔子就說了這句話。
講孔子的識人之道前,我們先看看孟子是如何看人的。孟子的方法很簡單:“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我們領會一下孟子的意思,就是要盯著對方的雙眸看,如果一個人的雙眸不清澈,眼神閃爍,遊移不定,就是壞人;正直的人,眼神一定明亮。
我有一個警察朋友,特別認可這種方法,他看犯罪分子看得非常準。
“廋”(sōu)是隱藏的意思。“人焉廋哉”,是指根本無法躲藏、無法掩飾,有經驗的人一看眼神就能確認了。
孔子的觀點更加嚴謹,他提到了用三件事來觀察別人,這樣也沒有人能夠藏得住——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簡單點講,就是使命、願景、價值觀。
看一個人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就能夠知道這個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到底想要做什麽。
“視其所以”,“以”是憑借的方法,整體意思是,觀察一個人是用什麽樣的方法在做事。比如,你發現某個人做事的方法永遠是拉幫結派、行賄受賄、敲詐勒索,此人能好到哪兒去?
補充一下,有些人喜歡研究厚黑學,以為這樣可以讓自己在人際關係中如魚得水。實際上,厚黑學誤導了一些人,令人誤以為結黨營私是最好的手段。比如做老鄉會,歃血為盟,這就叫作“小人黨而不群”。
“觀其所由”,就是觀察一個人做事的動機是什麽。比如某個人做一件事情,是為了滿足私欲,為了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更有麵子,還是為國、為民、為社會、為他人能夠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