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樊登講論語:先進(精裝版)

仁者,其言也訒:說話做事要沉得住氣

字體:16+-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孔子的學生眾多,大家出身不同,性格各異,每個人對學問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樣,孔子與之對話的角度也都不同。

司馬牛是司馬桓魋的弟弟。孔子在宋國時,司馬桓魋曾經想要謀殺孔子。後來,司馬牛離開了司馬桓魋,跑到魯國向孔子求學。

《史記》裏有孔子學生的列傳,司馬遷評價司馬牛“多言而躁”,意思是話多,性格躁動,情緒容易激動。

司馬牛問孔子什麽是仁,孔子說:“仁者,其言也訒。”

“訒”的大意是要沉得住氣,要忍住表達欲,不要一想到什麽就立刻說出口。俗語有雲,“禍從口出”,如果一個人說話很隨意,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就說明沒有做到克己複禮。

顏回、仲弓、司馬牛三人都來問仁,但孔子的回答各異,這是典型的“孔門對話模式”。孔子回答學生的提問時,從來沒有標準答案,而是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孔子在回答司馬牛的時候,並沒有告訴他“仁就是訒”,而是說“仁者,其言也訒”,這是從實踐層麵給出具體的方法。司馬牛對於仁的理解還沒有到達很高的層次,但他可以先知道仁者通常會怎麽做,仁者有一個基本的特點,就是“其言也訒”,說話慎之又慎。

司馬牛的反應與顏回不同。顏回聽完孔子的回答,說的是“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司馬牛是接著問:“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他對孔子給出的方法提出了疑問:“不亂說話,這就叫作仁嗎?”也許司馬牛認為這個邏輯是不對的,也許是覺得孔子給他的答案太簡單了。

孔子說:“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孔子沒有正麵回答司馬牛的質疑,而是給了他反思的空間,對他說,如果我們知道做事情是有難度的,那麽我們在說的時候難道不應該慢點,把嘴巴管得嚴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