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你又忙又累,必須人間清醒

2.

字體:16+-

人到了三十來歲,就很容易發現青春時光的流逝、世界萬物的崩塌,有些過去很好的朋友,會因為一個突然的改變,和你漸行漸遠。於是“改變”成了人生的主題。

比如你曾經的發小,忽然不再跟你聯係;比如那個曾經**不羈的哥們兒,忽然結了婚;比如一個富二代,忽然找你借4000元錢……隨著見過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也越來越能接受生命的形態本來就是千差萬別的。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東西,還是改變。

於是,我們開始接受,身邊的人們做出什麽改變,都不會覺得奇怪。

在一個無聊的上午,我讀完了彼得·漢德克的《罵觀眾》,從第一句開始,就深深著迷。我很喜歡戲劇,從剛來北京就在看老舍的《茶館》——人藝的保留劇目,後來還喜歡看開心麻花的劇目。我看《夏洛特煩惱》的那年,站在舞台上表演的還是沒有紅的沈騰和馬麗。孟京輝的戲劇我幾乎每一部都看過十來遍,連他們的演員都成了我的好朋友。我之所以喜歡戲劇,是因為每次在劇院裏關掉手機置身於故事中的感覺是極其放鬆舒適的。我曾經說過,故事是生命的指南針。我很難想象,沒有故事的戲劇,會是什麽樣子。

但彼得·漢德克做到了。

整個一場戲,沒有一個故事,全部是語言的接龍和繁殖,他把一個本該給觀眾看的戲劇,變成了一行行罵觀眾的語言。我在剛開始讀時,就被震撼了。在一個劇本裏,作者竟然打破故事敘述,向觀眾的思維提出挑戰,原來戲劇不一定是故事,也可以是語言的接龍。

是啊,誰說戲劇就一定要是故事呢?這就好比一個人在告訴這個世界上的你和我,生命的形態不僅是朝九晚五和浪跡天涯,還有待著。是的,就待著,發呆。

我查過史料,當時德國的許多觀眾看完這部戲後,坐在劇院裏半天,久久不願離開。因為這部戲劇,讓他們受到震撼,最重要的是,他們忽然間明白:原來所有習以為常的事情,其實可以有另一種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