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到2016年,移動互聯全麵崛起,新興業態長大,進入傳統業態的勢力範圍,上演著“我消滅你,與你無關”的降維打擊。新老業態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較量。在傳統行業內部,也出現了不小的分化。
金融業,互聯網金融的“寶寶們”欣欣然起來,用可觀的收益率打破了銀行高儲蓄率的好日子,P2P甚至用更加極端的方式吸引著人們手中躍躍欲試的貨幣,銀行們奮力跨越自身的三重門,彼此間的恩怨和紛爭達到高點。餐飲業,麵對網紅餐廳主打的故事和情懷,一眾傳統餐飲有點蒙,又在“八項規定”的洗禮下,權貴餐飲和大眾餐飲此消彼長,在管理、運營、服務創新上下功夫成為行業共識。零售業、網購成為流行,史上最大的“關店潮”席卷而來,經銷商們的命運也多舛,流通領域進行著激烈的自我革新,物流運輸的整合也伴隨其中,圍繞著商品流轉的信息流、物流出現了空前的協同。出行、服裝、食品、家政、電視、醫療和教育等傳統行業也都麵臨著來自互聯網力量的壓力,眾多不知如何歸類的業態崛起,讓“在位者”摸不著頭腦,幾乎所有行業都被“互聯網思維”攪得天翻地覆。
新興業態內部的合縱聯盟也精彩,對移動互聯高地的搶占中,巨頭們互相封殺、各自結盟,上演了一場讓人眼花繚亂的軍備競賽,一眾創業者甚至走向了不是阿裏就是騰訊的命運。誕生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生業態,在資本的加持中速生,不僅是它們自身始料未及,監管層對此也沒有做好準備。因此,對政策的突破,與監管的博弈,也伴隨其中。
在不同力量的較量中,服務業正在崛起。2012年,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製造業,成為第一大產業;吸納的就業人數占比達到35.7%,首次超過農業。在這些數字的背後,顯然有製造業在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尚未恢複的反襯。但此後,服務業進入更快的發展通道,成為中國經濟升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