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學六年影響孩子的一生

寫作文總覺得沒有例子怎麽辦

字體:16+-

好幾個家長跟我提到,自己的孩子平時也看書,有一定的閱讀量,但一到寫作文的時候,總是抓耳撓腮,不知從何下筆。家長也不知道該怎麽辦。

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情況,孩子的閱讀量沒有能夠轉化為作文素材,看了很多書,依然寫不好小作文。還有的孩子則是就知道幾個例子。有個當老師的朋友某次打趣說,一旦碰上“挫折”“勇敢”之類的題目,十篇有八篇都是寫司馬遷的。

這些孩子,麵臨的是同一種問題,就是沒有學會把自己讀到的內容輕鬆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裏,所以一提起寫作總覺得沒什麽好說的。這種問題並不隻出現在小學,中考作文和高考作文中寫司馬遷的也大有人在。

這個問題的關鍵不是出在寫作上,而是出在閱讀上。孩子在平時讀書的時候,可能隻看懂了故事的梗概,沒有太在意故事的細節,所以在寫作時才會毫無思路。所以,要在閱讀的時候,就養成積累素材的習慣。

有個親戚家的小孩也有同樣的問題。我跟他說:“其實素材很好找,下次你每讀一個故事或者一本書,都花五分鍾想一下,這段文字、這本書,哪些地方能用到作文裏麵去?能用到什麽樣的題目裏麵去?就算平時看的課外書不多,但上課、考試,總要做閱讀理解吧?那些選的都是短小精悍的案例,很適合作為作文素材。平時閱讀的時候,每次都多花一點時間想想怎麽把這一段話用到作文上。時間長了,慢慢就會有思路了。”

我當場拿他的語文考試卷看了一下。閱讀理解講的是一個媽媽給孩子縫衣服的故事。孩子想了想說:“寫母愛可以用這個故事。”

我說:“你再想想,還有什麽題目?”

他又想了想說:“寫感恩能用,寫一件難忘的小事也能用。可是這次考試考的不是這個內容啊,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考這個題目,到時候我就不記得這篇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