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的廢立事關重大,大臣們對此持什麽態度呢?李治和武則天心裏沒底,為了穩妥起見,他們決定先私下試探一番。可是試探誰呢?他們選中了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在當時的大臣中地位比較特殊。就君臣關係而言,他是親奉太宗遺命的顧命大臣,官居一品太尉,而且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是當之無愧的百官之長;從親屬關係的角度看,他又是李治的親舅舅。貞觀十七年(643年),當時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因為爭奪儲君之位雙雙被廢,是他一手把年幼的李治扶上太子的寶座。此後李治無論是當太子還是當皇帝,他都在旁邊保駕護航,舅甥關係相當密切。因此,在廢立皇後的問題上,李治想先征求他的意見,既是尊重顧命大臣,又是聽取舅舅的意見,於公於私於情於理都非常妥當。
經過這樣一番深思熟慮,這天,李治和武昭儀龍車鳳輦,一齊駕臨長孫府。長孫無忌對於最近一段時間的後宮風雲早有耳聞,因此對皇帝和武昭儀的來意也就明白了一大半。可是長孫無忌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老江湖了,雖然猜出來了,可他不明說,表現得平淡從容,不動聲色,熱情款待,靜候皇帝開口。酒酣耳熱之後,皇帝畢竟年輕,先坐不住了。他想開口還不好意思直接說,於是曲裏拐彎繞起圈子來,先問起長孫無忌兒子的情況。長孫無忌兒子一大堆,有一打之多。那他就把這些個兒子的情況一一匯報,老大幹啥的,老二幹啥的,老三幹啥的……說了一通以後,說到他還有三個姬妾生的庶子,還年輕,不懂事,也沒有任何官職,還沒有機會給國家效力呢。李治聽罷,說這怎麽行呢,將門無犬子,舅舅是國家的擎天大柱,舅舅的兒子肯定也個個都是芝蘭玉樹呀,怎麽到現在還沒有當官啊,這樣吧,我馬上封他們為朝散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