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則天

一、後妃爭寵

字體:16+-

說來可笑,王皇後引武則天入宮是為了爭寵。她和誰爭寵呢?王皇後和別人爭寵又和武則天有什麽關係呢?我們看看王皇後的處境就明白了。王皇後出身於當時的高門大族—太原王氏。我們說過,隋唐時代是身份製社會,世家大族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世家大族中,有“五姓七望”最為尊貴。哪“五姓”呢?崔、盧、李、鄭、王。在五姓之中,崔姓和李姓都分別有兩支最顯貴,合起來就成為所謂“七望”,他們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這七望在當時是貴族中的貴族,社會地位顯赫,王皇後就出生在這樣的一個貴族之家。

任何一個時代都有特定的評價成功的標準,比如明清時期,成功的典型是中狀元、招駙馬。所謂中狀元就是一個男子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所謂招駙馬就是在婚姻上取得了成功,按咱們今天的說法,這叫作事業愛情雙豐收。但在唐朝,說到成功,最典型的情節是中進士、娶五姓女。

我們知道,科舉製在中國實行了一千多年,濫觴於隋代,結束於清末。唐朝是科舉製剛剛起步的階段,進士名額有限,很難考。當時有個說法叫作“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明經和進士都是科舉考試的科目。明經主要考人們對經典的記憶,比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試卷上“樂”字空著,讓考試者填寫。我們知道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時期,很多神童在很小的時候就能背下大量經典,這種死記硬背的科目,如果到三十歲才考中,人們覺得你已經很老了。那進士考什麽呢?進士考寫文章,還有作詩什麽的。寫文章需要天分,還需要社會閱曆,所以你五十歲考中進士,別人覺得你是少年得誌。這就是“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道理。在當時社會上,人們對進士的評價相當高,管他們叫“白衣公卿”,就是說你別看現在他還是一介布衣,日後必然能夠平步青雲。所以京城裏考試時節,常有店家對進京趕考的書生格外照顧,好吃好喝,沒錢也可以賒著,說不定趕明兒就中進士做高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