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則天

三、生榮死哀

字體:16+-

虎老餘威在,說了武則天這四個表現之後,可能大家就要感到奇怪了。為什麽武則天能夠打破亡國之君身後命運淒慘的規律呢?她何以能夠做到死生俱榮?我個人認為,一共有四個因素。

第一,神龍政變的性質。我們上一章說過,神龍政變的第一目的是結束二張兄弟對政治的幹擾,推翻武則天的統治隻能算是政變的副產品。正因為如此,在武則天因為政變退位、遷居上陽宮的時候,許多人表現出了深深的惋惜眷戀之情。比如說宰相姚元之,也就是後來著名的開元賢相姚崇,在送別武則天的時候,忍不住嗚咽流涕。當時張柬之就提醒他,說:“今日豈公涕泣時邪!恐公禍由此始。”姚元之回答說:“元之事則天皇帝久,乍此辭違,悲不能忍。且元之前日從公誅奸逆,人臣之義也;今日別舊君,亦人臣之義也,雖獲罪,實所甘心。”什麽意思呢?我姚元之侍奉則天皇帝這麽長時間了,辭別舊君,我實在悲不能忍。而且那天我和你們一塊兒去誅討二張,這是從國家利益進行考慮的,我覺得這是大臣應該做的事情。今天我灑淚辭別舊君,這也是一個大臣應該做的事情。如果我因此獲罪的話,那麽我也心甘情願。姚元之的態度,代表了當時一大批臣子的立場。他們並不反感武則天,相反,因為武則天知人善任,給了他們施展才華的空間和機會,因此他們對武則天有相當的好感。按照當時人的說法,就是“則天皇帝在西宮,人心猶有附會;周之舊臣,列居朝廷”。朝廷裏的大臣還是大周培養起來的那批人,他們對於武則天是有感情的,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存在君臣上下一致反對武則天、報複武則天的可能。

第二,政變後的形勢。我們說過,神龍政變是一場各種勢力聯合發動的政變。政變的主導人物並不是後來的唐中宗李顯,而是一些有地位、有權謀的大臣。另外,李顯的弟弟相王李旦與妹妹太平公主也出力頗多,這些人在政變後都有很大的勢力。大臣中,以張柬之為首的五位核心人物都受封為王,相王加封為安國相王,太平公主加封為鎮國太平公主。對於勢單力孤的皇帝李顯而言,這些人權力的發展都是很大的威脅。如果過分強調神龍政變的正確性,就等於凸顯了五位大臣的功勞,會使他們更加功高難製。在這種情況下,李顯隻能是拉虎皮,做大旗,強調自己是接受了母親的禪讓,讓自己的權力更具有合法性,同時,也盡可能地淡化神龍政變的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降低權臣和弟弟妹妹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