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下交通站

第五章,老蔣部下評說老蔣

字體:16+-

劉海濤在《大天津》雜誌上曾經編過沙窩蘿卜的稿子。天津這個地方種植青蘿卜曆史悠久,在元朝時就有記載,到現在已有六百多年。而“沙窩蘿卜”是天津青蘿卜的代表,最受人們的青睞;主要是綠如翡翠,落地即碎,生吃清脆,甜辣爽口,食之健胃消食,清熱解毒。飯後茶餘吃幾瓣青蘿卜,稍頃即打嗝,便覺五髒通氣,胃開心爽,渾身舒暢。明清民初以來,每至秋冬,在天津衛的街頭巷尾、旅店、澡塘、戲院、茶社到處都有賣青蘿卜的吆喝聲。視青蘿卜為美食的自然以窮人為主,但有錢人也有相當多的人喜歡。天津衛有兩句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一年四季保健康”,和“蘿卜就熱茶,氣得大夫滿街爬”,人們聽了會嗬嗬一笑,但都認可。沙窩的青蘿卜為什麽這樣好吃呢?主要原因是那裏的土壤肥沃,適合青蘿卜的生長。在天津民間一直流傳一個傳說:明嘉靖年間,皇帝朱厚熜有一愛妃,喜食南國荔枝,又因交通不便難於保鮮,宰相嚴嵩獻計,把整棵荔枝樹挖出裝船運至天津,及岸取荔枝飛馬送入宮中,而荔枝樹的餘土則每傾倒於小沙沃村運河岸邊。當地居民將多年堆積的沃土平整後種植青蘿卜,所產蘿卜色味俱佳,一時名聲大振。在皇權至上的社會裏,沾上皇帝色彩的故事,總是很容易流傳。加之沙窩蘿卜確實好吃,故事便口口相傳,長盛不衰。

劉海濤心事重重地在裴玲家很拘謹地吃了一點便飯,就幫伯母刷鍋洗碗,還洗了青蘿卜,切成瓣兒擺上桌。估計一家人都沒把劉海濤和裴玲的關係向縱深發展抱有希望,甚至他們都知道劉海濤實際上隻是豎在小野麵前的一個幌子,所以對劉海濤也沒有過多要求。也許,裴玲內心對劉海濤抱有期待,但她不說出來的話,到死劉海濤也不知道。眼下劉海濤雖很窮,但手腳還算勤快,他們對劉海濤也不反感。劉海濤見其父裴玉光吃起青蘿卜吃得很帶勁兒,就說起周掌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