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治帝國:大宋300年的世運與人物

趙孟(左兆右頁):一個偉大的懦夫

字體:16+-

所謂勇氣,更多時候不是表現為“我敢”,而是“我不敢”。

1286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當程钜夫(1249—1318)奉忽必烈之命訪求江南才俊,並帶回20多名漢族文人到大都時,33歲的趙孟(左兆右頁)身處其中,五味雜陳。以後,他的下半生也都在糾結、矛盾以及自我交鋒中度過。

在時人眼裏,趙孟(左兆右頁)的身份很不一般。他是宋室王孫,且才高名重,此時宋元鼎革過了十年,不多不少。

他若出仕,將被樹立為異族統治者收買漢人文化精英的典型。而他的名節,在為蒙古人背書的同時,將麵臨生前身後的損毀。

他熟讀聖賢書,深知這一點。所以,他不敢心存僥幸,以為自己能夠逃過道德完美主義者的審判。

這個艱難的決定,他做了至少十年。十年前,他不敢像同宗的某些兄弟一樣,激烈殉國。十年後,他不敢像江南文人圈的某些故交一樣,終生不仕。

他也許是個懦夫,他什麽都不敢。他隻是把畢生的勇氣,都給了他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1

到達大都後,趙孟(左兆右頁)獲得單獨覲見忽必烈的機會。

這次君臣相見,趙孟(左兆右頁)的文采風度征服了這名天下共主。史書記載,趙孟(左兆右頁)“神采秀異,珠明玉潤,照耀殿庭”,忽必烈和他的小夥伴都驚呆了,以為“神仙中人”。

忽必烈讓他坐在右丞葉李的上席,給予了極大的禮遇。雖然有人提醒忽必烈,趙孟(左兆右頁)是亡宋王孫,不宜安排在皇帝身邊工作。但忽必烈並不在意,或者說,他要的,正是趙孟(左兆右頁)的王孫身份,標榜他對前朝的開放接納姿態。

那次會麵,忽必烈給趙孟(左兆右頁)出了道麵試題,要他為新設尚書省一事起草詔書。趙孟(左兆右頁)揮筆立就,忽必烈閱後大喜:嘖嘖,我想說的,都被你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