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我無數次想象過大宋詞人柳永的出場,但從未想過是如此的驚豔,而又如此的宿命。
這闋《望海潮》,被普遍認為是柳永20歲時的作品。一個初登曆史舞台的年輕人,以一支鋪敘點染、自然揮灑之筆,為11世紀大宋城市的繁華日常,留下了印象派式的經典描摹。
在隨後的半個世紀間,這名才華橫溢的詞人,流**多地,境遇窘迫,以個人的悲劇成就了11世紀最偉大的歌者。盡管那個時代的人們專注於給他打標簽,認定他隻是一個鄙薄、**媟、俗豔的青樓詞人,但,這隻是對他的刻板偏見——事實上,他有四分之一的作品在展現那個時代最有生命力的城市生活,是北宋盛世的一名忠實記錄者。
人們也習慣於認定,這個“有才無行”的浪子詞人,是社會秩序的局外人和破壞者,卻不曾料到,一生懷才不遇的柳永一直都在努力向權威靠攏,爭取官方與士大夫階層的接納,盡管這些努力均以悲情收尾。但至少可以說明,他不是主動拋棄了主流社會,而是被主流社會遺棄和傷害的人。
這闋《望海潮》的誕生,背後就是一個幹謁的過程。當時,20歲的柳永從家鄉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往帝都開封應試,途經杭州,拜謁世誼前輩兩浙轉運使孫何,這闋詞類似於求見的一塊敲門磚。
雖然柳永在詞中僅寫了杭州的城市繁華,以及投贈之人孫何雖富貴而不忘山林的書生本色,並未像唐宋時期的其他幹謁之作一樣阿諛媚俗,但希望借助投贈之人的影響力而讓自己在科舉中有所斬獲的意圖,仍然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