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鎮繼任者明憲宗朱見深時期,明朝國內外矛盾激化。朱見深采取一些措施穩固了政權,但沒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留下西廠、皇莊、傳奉官這些後遺症。他的繼任者朱祐樘勤於政事,重視司法,打開言路,重用王恕、劉大夏等正直大臣,不僅扭轉了明朝頹勢,還創造了又一個盛世——弘治中興。
朱祐樘英年早逝,繼位的朱厚照沉湎遊嬉玩樂,雖有抵禦邊寇的功勳,在大事上不怠慢,但最終還是沒將其父親留下的盛世延續下去。朱厚照的繼任者朱厚熜早期嚴以馭官,寬以待民,實行減輕賦稅等政策,明朝尚看得到中興氣象,但他到晚年崇信道教,寵信嚴嵩,沉迷於寫青詞,導致朝廷昏暗,邊患四起,成為弘治中興後的巨大遺憾。
朱載垕在危難之際繼位,給明朝帶來又一次中興的希望。他在位6年期間,不過多幹預朝廷的具體事務,放手讓大臣們去處理。因為這種開明的政治態度,一些接地氣符合民間實際的政策得以實施,明朝進入嶄新的全麵開放局麵。開海禁成為時代所趨。
1567年,朱載垕下令解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從事海外貿易。明朝封閉幾十年後再次走向開放。
元末明初,倭寇騷擾沿海地區,也涉足於民間海外貿易。朱元璋下詔“瀕海民不得私自出海”,進行海禁。不過,此時明朝並未封閉,通過與藩屬國的朝貢貿易來彌補民間海外貿易中斷的不足。鄭和下西洋時,明朝“禁民間海船”,大力發展朝貢貿易,禁止民間海外貿易。
明成祖朱棣去世後,朝貢貿易萎縮,到明英宗朱祁鎮時便徹底停止。民間不準海外貿易,朝廷不屑於海外貿易,導致民間少數人冒險違反禁海令,出洋參與海外貿易活動。不僅如此,此時期倭寇也在沿海肆虐,情況日益嚴重。為重建沿海秩序,官員們對海禁存廢問題進行了討論。當然,這事能充分討論的前提,是朱載垕提供的寬鬆政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