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無名氏【研堂見聞雜記】我朝之初入中國也,衣冠一仍漢製。有山東進士孫之獬陰為計,首剃發迎降,以冀獨得歡心。乃歸滿班,則滿人以其為漢人也,不受;歸漢班,則漢以其為滿飾也,不容。於是羞憤上疏,大略謂:“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發之製,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
孫之獬,字龍拂,明末清初山東淄川人,大概在現在的淄博淄川區,跟蒲鬆齡是老鄉。
《聊齋誌異》中有篇迷你小說叫《罵鴨》,貌似影射的就是孫之獬。說有一人,偷了隔壁老者的鴨子烤著吃了,吃完後身上長了一身鴨毛,奇癢無比,一抓之下又疼得要死。半夜有神人托夢,說你這病要想治好就得讓失主罵你。醒來後偷鴨子的就去找隔壁老翁,跪地泣求挨罵,偏巧老頭很文明,平生從不說髒話。偷兒說,您老破個例吧,求求你罵我吧,要不我就死定了!大爺沒辦法,就勉為其難罵了十分鍾。療效很好,小偷身上的鴨毛都消失了。異史氏就曰了,“一罵而盜罪減,然為善有術,彼鄰翁者,是以罵行其慈者也”,蒲留仙這句話蘊含著樸素的民主道理:批評使人進步,輿論監督多麽必要啊。
至於《罵鴨》跟孫之獬的關係,不忙“劇透”,先聊聊孫之獬的名字。“獬”就是獬豸,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神獸,天生就會明辨是非,舉凡兩人打架拌嘴之時它就出來,看兩眼就知道誰是誰非,然後就把錯的一方一頭頂翻吃下肚。傳說皋陶家就養著這麽個玩意,斷不了的案子請它出來即可輕鬆搞定,還省了買寵物食品的錢。《後漢書》中有名詞解釋: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嚐獲之,故以為冠。後來的禦史、刑部等官員多戴這種獨角冠,明清時的言官亦把獬豸繡在官服上。孫之獬字“龍拂”,後一字在這念bi,同“弼”,可以翻譯成“龍的輔佐者”。這一字一號說明,孫之獬的老爸希望兒子正直睿智能明辨是非,還盼著兒子有朝一日當帝王師,輔佐天子。縱觀孫之獬一生,他老爸的第二個願望基本達到了,而且超額完成,孫之獬不僅輔佐過明朝天子,還伺候過愛新覺羅氏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