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天下一切都“救而不棄”,要達到這種“不爭”的境界,首先要克服單向思維、分割思維。
由於老子剛剛興奮地說了“救而不棄”的理念,因此他又要再一次敲打單向思維,讓人們超越界限,努力成為一個多方熔鑄、多方包容的厚樸純淨之人,而不要被單向思維分割。
這一章裏的那些話,後來在曆史上也都很著名,我們一讀就知道了——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為天下谿,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
為天下穀,常德乃足,複歸於樸。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製不割。
總之,不管是雌雄、黑白、榮辱,都不要強行分割,單向選擇,而應該同知同守,才能進入純真、淳樸的境地而臻於無極。
我的翻譯是——
明知雄健,卻安於雌柔,願做天下小溪。
做天下小溪,就不離純常之德,回歸嬰兒狀態。
明知光亮,卻安於黑暗,願做天下範式。
做天下範式,就不離純常之德,回歸無極境界。
明知榮耀,卻安於屈辱,願做天下川穀。
做天下川穀,純常之德充足,就能回複質樸。
質樸如被割散,也就成了般般器物。聖人也會取用,但如果出來掌管,則知道天下一切大的形製都不可分割。
這裏的一個重要名詞是“常德”。“常”的習慣含義是經常、平常、尋常、正常、普遍,因此我在一開始翻譯“常道”、“常名”時取用了“正常”、“恒常”的含義。老子在說“常德”的時候卻更著眼於“德”的普遍意義。所以我在以前的譯本中,把“常德”翻譯成了“普世之德”。
但是他又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那就取了嬰兒的純真一麵,因此我把這兒的“常德”翻譯成了“純常之德”。一種純淨的尋常,符合老子思維的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