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鮑恩(Sarah Bowen)是華盛頓大學上癮行為研究中心的專家學者,她認真思考過如何設計自己的“刑訊室”。她選擇了一個有基本配置的會議室,裏麵有一張可以圍坐12個人的長桌。她把窗戶遮起來,把牆壁清理幹淨,以免被試者分散注意力。
吸煙者一個接一個地來了。每個人都拿著一盒沒有開封的、他們最喜歡的牌子的香煙。所有人都想戒煙,但都還沒成功。鮑文讓他們來之前至少12個小時不能抽煙,確保他們以渴求尼古丁的狀態出現。她知道他們非常想抽煙,但他們必須等所有人都來了才行。
他們都來了之後,鮑文讓他們圍著桌子坐下來。每個椅子都對著牆,所以被試者之間相互看不到。她告訴大家取出所有的書、手機、食物和飲品,然後給他們每人發了一支鉛筆和一張紙來回答問題。無論發生了什麽事,他們都不能相互交談。然後,“刑訊”開始了。
鮑文說:“拿起煙盒,然後看著它。”他們都照做了。她繼續發號施令:“現在開封。”這指的是每個吸煙者打開一包新煙或雪茄。“現在,把玻璃紙去掉,打開盒子。”她繼續指導他們做每一個步驟——在打開盒子取出香煙時吸一口氣,拿著它,看著它,聞著它,把它放在嘴裏,拿出打火機,湊近香煙但不點火。每一個步驟完成後,她都讓所有人停下來,等上幾分鍾,再繼續下一個步驟。鮑文告訴我:“大家都很不高興。我能看到他們心底的欲望。他們極力想轉移注意力,他們會玩鉛筆、東張西望、坐立不安。”鮑文雖然也不想看他們這麽痛苦,但她需要確認他們正經曆強烈的**,這種**使他們想在煙癮麵前投降。鮑文的真正目的是,看看“用心感受自我”能否幫助吸煙者抵製**。
在實驗之前,一半的吸煙者都經過了一個名為“駕馭衝動”的簡短培訓。他們被要求去感受自己對抽煙的渴望,而不是去改變或擺脫這種習慣。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方法已經對應對抑鬱和美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他們既不需要從衝動上轉移注意力,也不需要寄希望於它自己消失,隻需好好地觀察自己,看看當時自己在想什麽,有什麽樣的衝動,自己的肚子、肺部、喉嚨會不會感覺不適。鮑文向吸煙者解釋說,無論你是否滿足了衝動,它最終都會消失。當受到強烈**時,他們要想象這些衝動隻是大海裏的浪花。雖然它很強大,但最終會碰上岩石,化成泡沫。他們要想象自己在駕馭海浪,而不是與之抗衡。鮑文讓他們在實驗過程中運用“駕馭衝動”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