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你的親子關係價值千萬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

字體:16+-

有個知名女教授,因為告訴大家“孩子發脾氣,父母該怎麽辦”而在網絡上躥紅。

這個教授還原了家庭中一個特別常見的場景:父母帶孩子出門,孩子看到小汽車後非要買,但是家裏已經有很多了,媽媽就勸他不要買,但孩子根本不聽,不給買就哭鬧、滿地打滾。

這時,家長該怎麽辦呢?這位教授給出了她的建議:把孩子抱起來,抱回家,放進臥室,關上門,陪著他,讓他哭個夠。

同時家長一定要記住“四個不要”:不要打,不要罵,不要說教,不要走開。看著孩子鬧,就算他磕到腦袋也不要管,他知道疼。等他哭到筋疲力盡了,你再給點愛,比如拿條熱毛巾給他擦把臉等。這個時候孩子可能以為你心軟了、回心轉意了,但是你一定要堅定地說:“還哭嗎?要哭接著哭。”

家長可以用這種方式告訴孩子:你鬧吧,我不心疼,我也不讓步,你就鬧吧。隻需這一次,他就會記住:鬧是沒有用的。

看起來,這個方法非常棒:媽媽沒有跟著孩子一起情緒失控,也沒有打罵孩子,更沒有嬌縱孩子,一次就讓孩子記住“以後這樣是沒用的”。所以,即便這是一段十多年前的發言,現在卻依然收獲了一片叫好聲。

這個看起來很有效的育兒方法,其實可以找到疑似出處。《正麵管教》裏就提到,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家長可以采用“積極暫停”的方法。

積極暫停,並非懲罰孩子的手段

積極暫停的目的在於,讓每個人(事件中的大人、孩子)都能足夠冷靜地接通理性的大腦,再去解決問題。

這種教養方式的確科學有效,但糟糕的是,這位女教授跑偏了。為什麽說她跑偏了?因為積極暫停的核心和關鍵在於“積極”,而不是“暫停”。

我們的目的是,通過積極暫停,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平複情緒,停止發脾氣,然後可以更理性地去看待和解決問題,而不是讓他覺得“我此刻是在為剛才的錯誤行為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