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回到家,滿地是玩具,到處堆滿了繪本,耳邊是娃一刻不停的‘媽媽’‘媽媽’‘媽媽’……”
“想在家看幾頁書、學會兒英語、敷個麵膜?不存在的,屬於自己的隻有上廁所那幾分鍾!”
“你以為上廁所就清淨了?小孩會趴在門上喊:‘媽媽,你拉完屎了嗎?’”
這些來自媽媽們的真實吐槽,表達的都是同樣的煩惱:隻要和孩子在一起,大人的世界就會被無休止地消耗,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
所以,“沒有自己的時間”就成為媽媽們改善生活質量的一道坎,但媽媽們有沒有想過這種可能性:和孩子同時在家,但是互不幹擾地各玩各的?
“共享空間”實驗
我有個朋友老楊,他酷愛讀書,對個人空間的要求很高,但是有了娃以後,他家也徹底淪陷了,沒有一刻安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做了一個實驗。
老楊有一所自己的幼兒園,他開辟了一間教室,招募了十個家長做誌願者,每個周末用兩個小時做起了“共享空間”實驗。
一開始,他隻是劃出區域來,簡單粗暴地把父母和孩子分開,讓他們各玩各的。
結果可想而知,孩子總是不斷地來找大人陪。
接著,他開始尋求解決辦法,試了很多種不同的方案,比如讓家長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玩自己最想玩的,找個主題活動大人孩子一起玩,等等。
最後,他發現,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先跟孩子做好約定,在規定的時間內,家長用孩子認可的方式給予其充分陪伴。
首先強製每位家長先高質量地陪伴孩子30分鍾。
在這30分鍾裏,家長要拿出開會的態度,放下手機,且手機必須調成靜音,專心聽孩子說的每句話,認真回答孩子的每個問題,站在平等的角度跟孩子溝通。盡量做到不教育、不批評、不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