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貝爾·費拉拉
我對阿貝爾·費拉拉的感情是從《中國女孩》開始的。這部1987年上映的影片被觀眾徹底冷落。我之所以關注到這部電影,是因為一個模糊的記憶,就是在電視上看過亨利·哈撒韋拍的40年代戰爭片(由韓國人菲利普·韓飾演配角的那部電影也叫《中國女孩》),還看到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受到關注的簡短報道。總之,在韓國沒有一位評論家對這部電影感興趣,自然也就沒有像樣的宣傳,更別提有什麽觀眾了。阿貝爾·費拉拉的電影在韓國從一開始就受到了詛咒。自《中國女孩》之後,第二部上映的傑作《紐約王》和第三部上映的《死亡遊戲》也徹底報廢。那些眾說紛紜的獨家評論都到哪裏去了?雖然我沒有單純到認為這些作品在韓國也能大賣,但自那時起費拉拉的路線便深得我心。當時那空****的三個電影院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阿貝爾·費拉拉是1951年出生的意大利、愛爾蘭混血導演。當然,他信奉天主教也相信神的存在。雖然沒上過大學,但青春時期他始終是反戰示威隊伍的先鋒。他與15歲時結識的朋友尼古拉斯·聖約翰一起拍攝了許多反戰的短篇電影。觀看《出租車司機》後,他受到馬丁·斯科西斯的強大影響。後來,他終於以非營利(!)電影《電鑽殺手》在商業電影圈出道。到目前為止,他總共拍了九部長篇電影和係列電視劇《邁阿密風雲》中的四部(其間包括兩個插曲以及獨立長篇《角鬥士》,還有《犯罪故事》)。幾乎所有作品都用了聖-約翰的劇本和喬·迪利亞的音樂,並根據作品風格分別啟用了三名攝影師,包括維克多·弗蘭克在內的幾位配角演員固定出演他的作品。故事背景通常是在紐約,暴力是他一貫的主題,無論是肉體層麵還是精神層麵;無論是在廣義上還是在狹義上,迄今為止推出的都是獨立作品。他喜歡引用讓-呂克·戈達爾的格言:“一部電影的經濟狀況說明了該電影的理念。”最後,他的電影沒有一部是圓滿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