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給理想一點時間:精選集

周保鬆:市場、金錢與自由

字體:16+-

博文地址:http://blog.ifeng.com/article/19291922.html

2012-08-10 13:10:25|瀏覽129897次|評論73條

每年上政治哲學課,討論到社會正義問題時,我總愛問學生,你們認為一個人多些錢,是不是就多些自由?很多同學會舉手,眼裏還有不解,好像說,老師,這還用問啊?有錢,我就可以去旅行,就可以畢業後去外國念書,還可以做許多自己想做的事。我再問,既然如此,窮人是不是較有錢人,少了自由?大家稱是。於是我再問,香港連續十八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但貧富懸殊卻極嚴重,七百萬人口中有過百萬活在貧窮線之下。既然如此,這些窮人會不會因為沒錢,所以相對地活得不自由?學生開始猶豫,眼裏開始有另一重疑惑。

有疑惑很正常。一個號稱全球最自由的城市卻有無數人因貧窮而活得不自由,似乎既諷刺又矛盾。按傳統基金會的標準,一個經濟體的自由度,主要看政府對市場的幹預程度。如果幹預越多,就越不自由,例如有較多的稅種和較高的稅率,社會福利占政府開支比重較大,較多限製市場的法規(例如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等。香港政府一向以“小政府大市場”自居,所以對於這個十八年第一,總是引以為榮,並常以此為由拒絕正視貧窮問題,因為任何幹預都會減少自由。

這是根深蒂固且廣為人接受的觀點。在英文中,這種觀點常被稱為libertarianism,有人將它譯為“放任自由主義”或“自由至上主義”,我在本文將其意譯為“市場自由主義”,方便討論。這種觀點往往包括以下主張:

(一)政府和市場是對立的,所有政府對市場及私有財產製的幹預,都意味著自由的減少。所以一個完全沒有政府幹預的市場,才最自由。

(二)自由是寶貴的,是最高的價值。要捍衛自由,就必須捍衛市場——即使市場競爭必然導致經濟不平等和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