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密(224—287年),字令伯,一名虔,晉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後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於鄉裏。師事當時著名學者譙周,與著名史學家陳壽成了同學,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
這是一段相當精彩的概括,信息量爆炸,此時隻能略作解釋。李密的名聲來自一篇文章——《陳情表》。《陳情表》的問世與李密個性獨特的老師譙周有關。當鄧艾的軍隊從天而降,包圍了蜀漢的都城——成都,是殉節還是投降,成了蜀漢大臣必須做的選擇,但是,一向反對薑維虛耗國力北伐的譙周讓所有人都免去了這種痛苦,他直接建議皇帝劉禪帶領全體大臣投降,最好是皇帝“以身作則”。我們知道,劉禪對這個建議是比較滿意的,即便成都有大軍十萬,鄧艾的軍隊少得可憐。但是這沒有關係,總得有人為曆史增添一些談資。
這樣,李密的身份就成了降臣,這也是與老師譙周所傳授的儒家忠義背道而馳的。李密作為蜀漢的尚書郎,來到洛陽,被晉武帝召為太子洗馬,他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力辭,才有了這篇《陳情表》。
祖母去世後,李密方出任太子洗馬,遷漢中太守。後免官,卒於家中。這段曆史相當乏味,遠沒有《陳情表》有影響力。
【原文】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138)。生孩六月,慈父見背(139);行年四歲,舅奪母誌(140)。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141),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142)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143);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144)。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145)。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146);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147),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