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看到書名,就以為這是一本教輔,然後一笑走開,哪怕它本來有個很文藝的名字《生長在時光裏的古文》。但就在彼時,雖然你錯過的未必是一個億,但肯定錯過了一個燦爛的故事。
這本書,其實和我的少年時代有關。
我的少年時代熱鬧得很,僅僅是小學階段,就換了四所學校。第一所學校是在鄰村。三年級的一天,趁著老師沒來,我就站在講台上,給同齡人講故事,從春秋講到三國,全是從古文裏舶來的故事,那年我十歲。那可能是我人生當中的高光時刻。長大後,很少有聽眾能像我的同學那樣認真而放肆地聽講了——他們趴在桌子上,仰起頭看著我講故事。
一年後,學校因為行政問題被解散了,我去了外祖父所在的那個縣讀書。在我燕趙,慷慨滄州,多數人都跑去習武,隻有我喜歡沒事背古文。同伴們很為我擔憂,經常拍著胸脯對我說:“念書的,等碰到壞人,我們負責保護你。”而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製定規則,當他們為了保護我與周圍村落的同齡人熱火朝天地“群毆”時,讓他們盡量有點“溫良恭儉讓”,古風猶存,軍禮尚在。我對大家說,曆史上有批老家夥,就是這樣做的,文明!再後來,還沒有來得及施展幼時所學,我又輾轉了兩所學校,直到小學結束。
時光如流,歲月不居,求學也“顛沛流離”,反而讓我突然發現,少時所讀,與生命相依,與時間同行,生命頓感飽滿,張力十足。
大學時我莫名其妙地做出了一個決定:做中學教師。
而且,我可能還玩大了,在曆史與文學之間,我選擇後者作為我的專業。奇妙的是,我後來的專業竟然是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這就讓我突然想起,我三年級時站在講台上的樣子。然後我成了眾人所說的“上輩子殺了人,這輩子教語文”的語文教師,按照這個咒語推論,上輩子我可能殺戮太過,還成了理科實驗班的語文老師,進而不小心進化到人們所謂的文化學者,在央視“百家講壇”“文史大講堂”“百家說故事”等欄目中,還講著我少年時讀的書。拙著中的很多篇章,都是二十年來在我的課堂上、在全國各地的講座現場,給人也給我留下了深刻記憶的精簡版實錄。回憶著那些熱烈的場景,讀著來自海內外熱情洋溢的留言,尤其想到我遍及海內外名校、各造輝煌的學生時我才明白,這些古文,不僅伴我年少時光,亦可溫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