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單向表達不要分析真偽,沒有刺激源、沒有基線的分析,都是耍流氓!
單向表達不辨真偽
原來砸窗戶的是路邊的停車管理員。
戴猛吐了下舌頭,朝著外麵打了OK的手勢,連忙站起身來,叫上華生一道向外走。
華生也才反應過來,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表,發現他們早已超過了10分鍾,不知不覺地互相吐槽了個把小時。
停車管理員並沒有走遠,不時地拿眼睛瞟著這兩個說話不算數的人。
戴猛這樣的大叔還會吐舌頭,這讓華生感到很意外。吐舌頭通常出現在兩種情況下:沒做什麽但是得到好處,或者做錯了事沒受懲罰。顯然,戴猛是認為在和停車管理員的關係中,他做錯了事但沒有挨罵,占了這點小便宜,有一點小愧疚。不過華生想的是:“這麽大歲數了還賣萌,合適嗎?”
戴猛卻朝著停車管理員大叔點頭,打開車門,請華生上車,說道:“之前我們看廣告、討論總統,可以得出一個基本規範,那就是單向表達絕不進行推導分析。如果要分析,那些表情和動作必須是受到刺激之後的反應表現。因為,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人的情緒也是由各種各樣的刺激源引發產生的。所以,想通過表情分析別人的想法,必須先進行有計劃、有意圖、有目標的刺激。所以,我覺得叫‘微表情’不嚴謹,應該把它叫作‘應激微反應’。”
華生聽到最後一句話的時候,眼睛的眨動明顯加快了。他問道:“您不把這研究稱為‘微表情’,而是叫作‘應激微反應’,也是對應英文的‘micro-expression’嗎?”
眼睛眨動加快,是大腦在努力思考的表現,通常說明跟得很吃力。
戴猛啟動引擎,應道:“對,還是這個詞。老百姓和一些研究人員管它叫微表情,老百姓是受了電視劇的影響,字幕組給翻譯成‘微表情’了。隻有‘facial-expression’才能翻譯成表情。沒有這個前綴,‘expression’有很多其他的意思,包含所有的表達方式。中國的語言裏麵,就是把表情習慣性地認為是麵部表情。所以,‘micro-expression’不能僅僅翻譯成微表情,還應該包括其他微小的表達。既然刺激源是必要前提,那麽之後的應激表現就順理成章的可以稱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