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這裏是故宮

·拾·文華殿裏定期的『文化講座』

字體:16+-

文華殿是故宮裏難得的清靜之地,它靠近東華門,人少,安靜,有時走累了,我就喜歡來這裏坐坐。

在明、清兩朝,文華殿的功能相當多,這裏定期要“錄製”一檔收視率爆表的“節目”,它規格頗高:主講人為學富五車的文化大牛,觀眾都是朝廷的高級官員,嘉賓最厲害,是當朝皇帝!

文華殿和西邊的武英殿相對,形成“一文一武”“文武輔弼”的格局。它建於明初,一開始是作為皇帝日常理政的便殿,後來,這裏主要供太子讀書所用,明代天順朝的太子朱見深、成化朝的太子朱祐樘還將文華殿作為“皇帝實習處”,即在登基前先在此設立辦公室,學習怎麽處理朝政,怎麽做皇帝。

由於一開始是作為太子的宮殿,所以文華殿前的丹陛上出現了故宮獨一無二的“設計”,其門前的這塊石雕紋飾僅有祥雲而無龍紋,為“三元”圖案(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代表著歲、月、時的開始)。

之所以沒有雕龍,主要是因為皇帝才是真龍天子,而太子雖然也會登基為帝,但那是將來的事,他現在屬於“潛龍”,還不能顯現龍的“真身”。

文華殿在明、清兩朝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經筵講讀。

“經”,主要指儒家的經典,像《易經》《書經》《詩經》等;“筵”,原意為竹席,後來引申為“講席”;“經筵”,通俗地講,就是儒臣們給皇帝上課,講授儒家經典,闡發治國之道。

經筵有大小之分,大經筵禮儀隆重,舉行次數不多;小經筵也稱“日講”,即日常給皇帝上課。這種經筵製度從漢代就有,體現的是“以儒治天下”的理念。同時,也借此提高皇帝素質,給天下讀書人做個榜樣。

明清經筵,因為有皇帝的參與,規格都很高,比如在清代,經筵舉行前,由翰林院選任“主講人”,擬定篇目,準備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