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坤宮,西六宮裏的一座宮殿,“翊”為輔佐,“坤”象征皇後,“翊坤”,即有輔佐皇後之意。這裏常住一些受寵或者位分比較高的妃子,比如萬曆皇帝的寵妃鄭貴妃、崇禎皇帝的袁貴妃、康熙的宜妃等。
作為一座“寵妃宮”,皇帝肯定會給它最好的布置,可走進翊坤宮的大門,你會驚訝地發現,這裏竟然有兩個字寫錯了—“明”和“盛”,“明”字的日字旁多了一橫,而“盛”字頭上少了一點。這不明擺著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犯錯嗎?
其實這兩字不能單獨念,它們被“寫”在一塊木質影壁門上,必須和背麵的“光”字與“昌”字連起來,即“光明昌盛”。當這塊影壁門關起來,這四個字就完整無缺地出現了。
版本一:雍正皇帝愛“感悟”。
相傳這四個字是雍正皇帝所寫,當年他故意把字寫錯,倒不是因為不識字,文化水平不高,而是他想借此抒發一種感悟:“人生真的沒有十全十美之事,總會有缺憾,遇到難事一定不要抱怨和放棄。”
這麽來看,雍正還是個“心靈雞湯烹飪高手”,不過這種說法太扯,因為這塊影壁門上的字在雍正之前早已存在,不可能是他創造出來的。
版本二:都是明朝惹的禍。
第二種說法和順治皇帝有關。據說明朝時,翊坤宮裏的這四個字和我們現在寫的字一樣,並沒有錯。可後來順治皇帝搬進紫禁城後,本著“新業主新氣象”的原則,他覺得這“明”和“盛”實在礙眼,明朝都覆滅了,怎麽還能“光明昌盛”呢?
這個時候一些拍馬屁的大臣看出了皇帝的心思,他們出主意將“明”字中間改多一橫,這叫“月滿則虧”,而“盛”字頭上少一點,是讓你大明的殘餘勢力出不了頭,想複國永遠差那麽一點!
版本三:為了避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