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的門口有一個大石墩子,很多人都誤以為它是個“石凳”,確實,這裏是中軸線的“尾聲”,走到這也累了,剛好可以坐下來歇歇。
真的好感謝故宮的“貼心”服務,能精準計算大家走累的時間點,立馬給弄個小石凳子,豎個大拇指,讚!不過,細細看這個石凳,怎麽看都沒個“凳樣兒”,尤其在最正中,竟然還有個方形的小凸起,這屁股要長久坐著,不得硌壞了!這個石墩明顯不是石凳,更不可能專門放在這兒供遊客休息,它究竟是何物呢?
要了解石墩的作用,就得從它本來的樣子說起,從複原圖中明顯可以看出,這個石墩隻是個基座,它上麵立了一根杆子,杆子上還有個碗大的“盤子”。
這根杆是滿族人頂禮膜拜的“神杆”,又叫“索倫杆”,滿語稱“索摩杆子”,這樣說容易讓人聽得雲裏霧裏,通俗地講,它就是個“自動喂食器”。
作為“喂食器”的索倫杆,主要是為滿族人心中的神—烏鴉服務。說起烏鴉,很多人都覺得不吉利,尤其是聽見它的叫聲,總有“鵲鳴示喜,鴉鳴示災”的恐懼感。不過在滿族人心中,烏鴉可是神鳥,任何人不得輕易傷害,特別是在皇宮中,皇帝必須豎索倫杆供養烏鴉。
前麵我們講過,坤寧宮是皇家祭祀的場所,每天這裏都要宰豬獻祭,除了豬肉讓大臣們分食外,一部分豬下水、內髒等就會被切碎拌以碎米,放在索倫杆上的錫鬥內讓烏鴉來吃。
滿族人之所以會將烏鴉視作他們的“愛豆”,是因為這種小鳥曾經的一次“見義勇為”。關於烏鴉的“見義勇為”,滿族人口中有多個版本:
版本一:救了“腳踏七星”的努爾哈赤。
據說大清的創始人努爾哈赤年少時是明朝總兵李成梁的家童,當時,皇帝因為聽信會有“腳踏北鬥七星之人推翻大明”的預言,所以下令全國抓捕有此特征的人。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成梁看到了努爾哈赤腳底板有七顆痣,他驚歎道:“這不就是‘腳踏七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