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來過故宮的人,手機裏都會有一張和故宮三大殿的合影,然後再發個朋友圈:“故宮我來了!”
前朝三大殿是故宮中軸線上最壯麗的部分,它們坐落在高高的石台上,如果你從天空俯瞰,這個石台是一個大大的“土”字形,古人還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須彌座。
那麽,皇帝為什麽要把三大殿建在一個高台上,還特意弄成了“土”字形呢?
首先來看這個石台的高度。這個石台高8米左右,站在上麵往下看,視野相當好,可以360度全景俯瞰三大殿區域,完全就是故宮的最佳觀景平台。不過這個石台最初設計時並不是為了給皇帝看風景的,它有很多的講究。
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說,這樣的高台讓木結構大殿免受水淹,可以防潮、防水,還可以防震,增強建築的穩定性。
這樣的高台設計並不是明清皇帝的創意,自古以來,帝王們就崇尚“高台榭,美宮室”的建築風格,比如晉靈公當年就想造九層台,可惜造了三年也沒完工;楚國造“章華台”,這台子很牛,又叫“三體台”,據說登台時得休息三次才能到頂;還有秦的鹹陽宮、阿房宮,唐代的大明宮等都有高台建築,反正皇帝就是個“高台控”,也許站得越高,皇帝的成就感越強吧。
宮殿建在高台上也是等級的體現,越是等級高的大殿,其台基也越大,像前朝三大殿,尤其是太和殿,這是宮裏乃至全國等級最高的一座,它的台基當然得最大,大到什麽程度呢?東西長64米,南北寬37.21米,建築麵積達到了2381.44平方米。
這個石台基除了高和大之外,名字也很響亮—“須彌座”。關於“須彌”,《西遊記》裏曾寫到過一座“小須彌山”,在這山上還住著位靈吉菩薩,正是他給了孫悟空定風丹,孫悟空才製服黃風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