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王陽明:全三冊

(四)

字體:16+-

在龍場漆黑的暗夜裏,在潮濕陰冷的“石棺材”中,飽受折磨的王守仁獲得了一場意外的“頓悟”。幾乎在一瞬間,他想明白了三件事:聖學的核心是“自我”,“自我”的本體是“良知”,“良知”的關鍵在踐行。

想透了這三處,回頭再看,王守仁發現,自己半生經曆的痛苦與困惑,一個一個,全都有了答案。

在這些數不清的困惑中,以前最讓王守仁鬧不懂的是:為什麽那些最剛強、最勇敢的忠臣會把自己弄得走投無路,一個個垮掉。

在京城的朋友裏頭,最剛強勇敢的人首推李夢陽;關進黑牢的時候守仁又認識了戴銑;在龍場,又給他遇上一個詹忠。這三個人都可稱為至剛至勇!可他們都垮了,就當著王守仁的麵兒,一個接一個垮掉了。那時候的王守仁和他們一樣彷徨無路,即將垮掉,可現在王守仁找到“自我”了,再回頭,就把一切問題都看透了。

膽大包天的大才子李夢陽垮台,是因為皇帝不用他了;剛直無畏的戴銑自尋死路,是因為皇帝不信他而信劉瑾;孤倔的老爺子詹忠自己把自己逼死在蜈蚣坡上,隻因為他心裏憋了一口怨氣,不顧一切要向遠在萬裏之外的皇帝表“忠心”……

李夢陽、戴銑、詹忠,這是三個多麽勇敢的人!刀架在脖子上也不會眨一下眼。可他們垮了!原因很清楚:這三個儒生心裏沒有“自我”,他們在心中供奉著一個共同的“活神”,就是皇上。結果是,皇帝肯用他們,他們就活得像模像樣;皇帝拋棄了他們,這些人立刻失去尊嚴,失去靈魂,變成了一群比蚊蚋還要卑微的不值一提的“小玩意兒”。

然後,他們就毀了自己。

想到此,王守仁啞然失笑。

其實王守仁自己也做了同樣的傻事,犯了同樣的錯!被皇帝貶下來的時候他那麽痛苦,那麽無助,那麽急著向人表白他是“忠臣”,也不管人家是駕船的、行商的、修道的、當兵的,到處說,到處說……到了龍場又寫一首《去婦歎》,自比為一個被主子拋棄了的棄婦!如今回頭一看,昨夜以前的王守仁,和李夢陽、戴銑、詹忠以及大明朝數以百萬計的腐儒們完全一樣,毫無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