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年後的一天晚飯後,於姐的弟弟於老二引一個胖子到他們家來。
胖子姓曹,人挺白,謝頂,凸起的禿腦殼油光賊亮,像澆了一勺油。這人過去和於老二同事,在單位裏夥房的灶上掌勺,手藝不錯,能把大鍋菜做出小灶小炒的味兒來。近來廠子挺不住,剛剛下崗。於老二想到姐夫老悶兒在家閑著,而姐夫家在不遠的洋貨街上還空著一間小破屋,不如介紹他們合夥幹個露天的“馬路餐館”,屋裏砌個灶做飯,屋外擺幾套桌椅板凳,下雨時扯塊苫布,就是個舒舒服服的小飯攤了。於老二還說,洋貨街上的人多,買東西賣東西的人累了餓了,誰不想吃頓便宜又好吃的東西?
“你給人家吃什麽?”於姐問曹胖子。
曹胖子滿臉滿身是肉,肚子像扣個小盆,一看就是常在灶上偷吃的吃出來的。他神秘兮兮地說出三個討人喜歡的字來:
“歡喜鍋。”
“從來沒聽過這菜名。”於姐說,臉上露出頗感興趣的樣子。
於老二插話說,聽說過去南方有個地方乞丐挺多,討來的飯菜都是人家剩的,沒有吃頭兒,隻能填肚子。可這幫乞丐裏有個能人,出一個主意,叫眾乞丐把討來的飯菜倒在一個鍋裏煮。別看這些東西爛糟糟,可有魚尾有蝦頭有肉皮有雞翅膀有鴨脖子,一煮奇香,好吃還解饞,從此眾乞丐迷上這菜食,還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叫“歡喜鍋”。
“瞎說八道!我聽怎麽有點兒像‘佛跳牆’呢,是你編出來的吧。”於姐笑道。
曹胖子接過話說:“還不都是種說法。那‘李鴻章雜碎’呢,不也是把各種葷的、腥的、鮮的全放在一鍋裏燴?要緊的是得把裏邊特別的味道煮出來。”
“這些東西放在一塊煮說不定挺香的,就像什錦火鍋。再說雞脖子魚頭豬肉皮都是下腳料,不用多少錢,成本很低。”於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