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果山上,眾多猴子嘰嘰喳喳地聊天,好不熱鬧。我們知道,“禽有禽言,獸有獸語”,動物們也會“說話”,它們有自己獨特的溝通方式,而且,動物聊天的方式實在是千奇百怪。有的動物會用氣味來傳達氣息,比如很多哺乳動物用尿液圈占自己的領地;有的動物會靠視覺通信來溝通,比如螢火蟲發光其實是在與同伴交流;有的動物會靠身體接觸來通信,比如狒狒之間會互相梳理毛發,撫摩,擁抱;有的動物甚至還會用電來通信,比如有一種電鰻就靠放出不同頻率的電流與同類進行交流。
然而,像我們人類一樣,動物們最重要的通信方式也是依靠不同的聲音信號來傳遞信息,進行交流。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駱賓王《詠鵝》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杜牧《江南春》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在古代詩歌中,詩人們早就用多彩的語言描述了動物們各異的聲音。
不同種類的動物分別有自己的“語言”,但是在同一種動物內部,可能也有著五花八門的語言。由於地理分隔、文化差異等,我們中國有很多種方言,生活在北方的人,可能就很難聽懂南方的方言,如果聽到廣東的粵語,簡直就像聽到了一門外語。可是我們明明都是中國人嘛!
其實,動物界也存在方言。在我國,曾經有昆蟲學家為了消滅一種叫作“螻蛄”的害蟲,用高保真錄音機錄下雄螻蛄的“情歌”,然後拿到田間大聲播放,雌螻蛄們成群結隊地奔向錄音機,這樣人們便可將螻蛄們一舉消滅。然而,隨著試驗的推進,昆蟲學家們遇到了問題,北京雄螻蛄唱的情歌可以深得北京雌螻蛄的歡迎,卻得不到河南雌螻蛄的青睞。原來那裏的雌螻蛄聽不懂北京雄螻蛄唱的“情歌”,它們隻鍾情於河南雄螻蛄唱的“情歌”。這正是由於螻蛄也有它們的方言,所以昆蟲家們以後就都記得在螻蛄“歌聲”的磁帶上注明演唱者的“籍貫”,以避免使用時發生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