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說:
寫作文這件事並不難,不外乎就是“搞事情”。對於“搞事情”的要求也不高,隻要你全心全意地投入,有體驗,有一個簡單的記錄就行了。
還可以利用信息工具,非常便捷地記錄下所思所想,稍作修改之後,一篇文章就出來了,一點兒都不難。
接下來,耿老師要說的是,如何讓一篇文字真正成為完整、精美的文章。這就繞不開一個環節——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任何一篇佳作的誕生,都會經曆或多或少的修改。
一氣嗬成的千古名篇確實不少,但在現實生活中,作為普通人,不是輕易就能達到那種高度的。
那些有名的詩人、作家,即使今天一氣嗬成,寫出了一部千古佳作,但是到下一次創作時,他也會經曆推敲、反複打磨的過程。
有一個詞叫“匠心”,“匠心”就是工匠精神。
小學生寫作文是“習作”,“習”的意思除了包含如何寫,還要學習如何改。
古人說,“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厭百回改”。王安石有一句詩“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個句子特別美。這樣的詩句一定經曆過煉字的過程,“綠”這個字帶有動態,又帶有色彩,你要換成“春風又到江南岸”,那就缺乏神韻了。
魯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修改了160多處,而整篇文章隻有3000多字。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有部鴻篇巨製《戰爭與和平》,前後修改了七遍。
要想寫出好文章,必然要經過修改的過程。
走出誤區,重視孩子的作文修改能力
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會關注到《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的這樣一句話:“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三、四年級的學生,要做到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五、六年級的學生,要做到能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