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蜚語,風花雪月,都不曾擾亂淩叔華有條不紊的腳步。1926年,她嫁給了陳西瀅。在給胡適的信中,淩叔華寫道:“在這麻木汙惡的環境中,有一事還是告慰,想通伯已經向你說了吧?……適之,我們該好好謝你才是……這原隻是在生活上著了另一種色彩,或者有了安慰,有了同情與勉勵,在藝術道路上扶了根拐杖,雖然要跌跤也躲不了,不過心境少些恐懼而已。”
她很明白地表示出自己對這樁婚姻的期望,陳西瀅是個令她滿意的丈夫。
然而,結婚僅僅兩個月之後,淩叔華就發現,自己和陳西瀅是非常糟糕的結合。
淩叔華是個浪漫的人,愛幻想,熱愛一切事物,需要愛情的滋養,而陳西瀅卻總愛說些“尖酸刻薄”的話,要是有人說他,他便沉默不語,以免得罪人。除此之外,陳西瀅還是個刻板的批評家,最喜歡澆滅淩叔華的**。他不苟言笑,每天都板著一張臉。
當覺察到兩個人之間隻有自己的愛情是活著的,淩叔華病了,一度瘦得厲害。她向往愛情,渴望愛情,整整十年,她都在無愛的婚姻中苦苦煎熬。
就在此時,一個名叫朱利安·貝爾的年輕小夥子出現在淩叔華的麵前。他是英國人,是英國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外甥。自從遇見淩叔華,他便發現自己的心徹底地屬於她了。
貝爾比淩叔華小八歲,剛來中國時,他隻會講英文,學校裏會講英文的人不多,淩叔華便承擔起照顧他的責任。他熱情洋溢地對淩叔華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曆、見聞,以及和各種藝術家的交往。淩叔華覺得,那樣的生活才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可是自從擔任武漢國立大學文學院院長,陳西瀅整個人變得更加嚴肅刻板了,尤其是他嚴格遵循西方職場規則,堅決不肯聘用淩叔華到校任職,這更讓淩叔華不滿。她不甘心自己就這樣從一名新派女作家,墮落成某個人的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