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上海,十裏洋場,魚龍混雜,多的是煙花柳巷。想要在青樓裏混出名堂,光有美色是不夠的,還要拚才學。青樓女子大多是不識字的,若是能美貌與才學兼備,再會些彈琴唱曲兒的手藝,那必定揚名四海,萬眾皆知。
號稱“潘妃”的潘素,便曾經是這樣一個聲名大噪的青樓女子。被賣入青樓的女孩子,不是沒有親人,就是家裏窮得過不下去。潘素不一樣,她是大戶人家的女兒,出身蘇州名門,是清朝宰相潘世恩的後人。
那時的她還不叫潘素,而叫潘白琴,字慧素。父親是個遊手好閑的紈絝子弟,母親則是賢淑聰慧的女子。潘家雖家道中落,母親卻偏要富養女兒。她不肯放鬆對女兒的教育,潘素的女紅、音律和繪畫,都出自名師指點。
於是,潘素成長得越發出挑,在眾多女子中,她總是最脫俗的一個。可惜,母親與潘素的緣分,隻有短短的十三年。母親病逝後,父親續弦王氏。潘素彈得一手好琵琶,在繼母眼中,這成了換錢的資本。她把潘素連同那張琵琶一起賣給青樓,從此,縱然潘素曾高貴如公主,也隻能認命跌落紅塵。
她天生便不是自怨自艾的女子,淪落青樓,便有青樓的活法兒。潘素從此號稱“潘妃”,還不到二十歲,便成為上海灘知名的頭牌交際花。
按照上海青樓界的規矩,同為青樓女子,也有不同的分工。別人大多接待官家的客人,潘素隻負責招徠滬濱的白相人,說白了,便是無所事事的花花公子。
她豔幟高張,公然在上海西藏路、汕頭路路口迎客。說起話來,潘素輕聲細語,但骨子裏,她卻頗為狂野。她在手臂上刺了一朵鮮豔的花,美麗的女人,總是有刺的。她談吐不凡,能寫能畫能彈琵琶,客人們在她麵前劃拳猜酒令,鬧出極大的響動,她高興了就陪陪酒,不高興就冷眼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