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唐詩裏的煙火人間

駱賓王:鋼鐵直男是怎樣煉成的

字體:16+-

狂了一輩子,怒了一輩子,

硬氣了一輩子,

奔走半生依舊還是少年郎。

公元644年,浙江義烏的吃瓜群眾都在竊竊私語,“喜大普奔,小縣城飛出了金鳳凰”“老駱家可要發達了,小孩子就能寫詩”“神童啊,日後大唐有指望啦”。

他們說的,是一個七歲神童的故事,名叫駱賓王。駱賓王前幾天在家裏的池塘邊看見大白鵝在遊泳,於是脫口而出: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最好的文學創作,都是在順其自然的情況下**。駱賓王這首詩就屬於這種情況,他看到大白鵝在遊泳撒歡,小腦袋瓜子裏有所感悟,然後脫口而出,結果寫出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詩,以至於1300多年後,這首詩依然出現在小學課本裏,成為必背、必考、必默寫的典型。

在大唐帝國的初期,雖然有了科舉考試,但依然是貴族門閥鍍金的終南捷徑。出生在義烏的駱賓王,雖然沒有小商品批發的生意可做,但指望能和貴族子弟談笑風生,那真是在拿他開涮了。

駱賓王沒有參加過高考,但依然和王勃同列“初唐四傑”,其中原因顯然不是學曆的因素,而是駱賓王的兩項素質;個人品質和學習能力。

畢竟是神童,天生的高智商,再加上多年苦讀,駱賓王可謂是東南半壁的才華擔當。雖然出身貧寒,但依然有人欣賞他。

二十歲那年,駱賓王經朋友介紹找了份工作:在道王府裏當秘書。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在道王府裏兢兢業業地幹了三年,深得道王的喜歡:“這孩子右手能提筆寫文章,左手能端茶倒水、打掃衛生,是個好苗子。我如果不好好培養他,都不敢摸自己的良心——會痛啊。”

那天,道王把府裏的屬下召集起來,讓他們每人寫一篇誇自己的文章,比如在大公司實習過、在貧困山區支教過、在詩詞大會上得過獎等。道王想看看有沒有值得培養的屬下,將來向朝廷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