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唐詩裏的煙火人間

白居易和元稹: 歲月終究老了英雄

字體:16+-

欲買桂花同載酒,

終不似,少年遊。

· 0 1 ·

公元806年,一個很平靜的年頭。

二十八歲的元稹來到長安,參加朝廷舉辦的“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考試,希望能給仕途添把火。這是專門考察吏治的製科考試,一旦成功就算進入了升官快車道。

十五歲就考中明經的元稹,對於讀書考試極有心得,一舉考中第一名,被授予左拾遺的官職。左拾遺隻是七八品的小官,這種小官在長安不算什麽,扔塊磚頭都可能砸死一個。但左拾遺的工作性質很特殊:專門給皇帝挑毛病。

元稹的很多同僚都在混日子,趁在皇帝身邊工作的機會,趕緊拍馬屁撈資本,為以後的飛黃騰達鋪路。可元稹卻當真了,他真的以為,皇帝是請他來挑毛病的。

不過元稹並不孤單,不久後,辦公室就迎來一位新同事,他叫白居易,年紀比元稹稍微大一點兒,已經三十五歲了。白居易和元稹同時參加製科考試,隻是成績稍微差點,到周至縣做了一段時間縣尉,就被調回長安做左拾遺。

從此以後,辦公室裏**滿滿。元稹和白居易二人,不停地幫唐憲宗挑毛病——他們啥事都要管,不論什麽話都敢說,沒有他們不敢得罪的人。在八小時工作時間以外,元白二人主動加班,利用業餘時間寫詩彌補工作中的不足。在他們看來,詩歌是另一種勸諫的途徑。

他們決定搞一種新樂府,發出自己的聲音。這種題材的詩基本以諷刺現實為主,力求用簡單粗暴的語言,擊中社會熱點和讀者痛點,達到驚醒皇帝和世人的目的。比如白居易,他有計劃地寫了《賣炭翁》《杜陵叟》《秦中吟》等一批作品,把社會上的婚戀、交友、房地產、官員不願退休、追求奢侈品等現象都抨擊了一遍。

元稹更是個大噴子。寫過“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的李紳,寄來二十首新樂府詩,元稹馬上提筆響應,寫下《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