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瓦錫
1743年8月26日,拉瓦錫生於巴黎。他的父親是一個很有錢的律師,這使小拉瓦錫不愁吃穿,上了中學又上大學,法律係畢業後他當上了律師。但不知是什麽緣由,使拉瓦錫對礦物特別感興趣。在他辦公桌的抽屜裏,常常放著一些石頭,什麽硫磺呀,石膏呀,就連卷宗裏也不時可抖出一些紅綠顏色的礦粉來。一次,他的一篇化學論文在競賽中獲得法國科學院一枚金牌,這更使他決心辭掉律師職務,闖入自己酷愛的化學領域。
但是私人研究化學,要建實驗室,要買儀器,錢從何來?這拉瓦錫憑借他律師的閱曆,用特殊的眼光上下左右在財政界一掃,便發現了一個訣竅。原來十八世紀中葉,法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已積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但封建王朝還不甘退位,更加緊了對人民的搜刮。搜刮的一個妙法就是收重稅。可政府並不出麵,而是承包給“包稅人”。包稅人先向國家交一筆巨款,然後再去收稅。包稅人隻要向國家交了錢,至於向老百姓收多少,國家是不管的。為了研究化學,拉瓦錫從父親那裏借來錢作押金,違心地當上了一名包稅人。很快,拉瓦錫就擁有了自己的化學實驗室,同時,又很快認識了一位金發碧眼的姑娘瑪麗。瑪麗是包稅公司經理的女兒,才十四歲。但他們感情篤深,終成眷屬。這瑪麗性情溫柔,又寫得一手好字,並擅長繪畫,為丈夫抄論文,繪圖表,天賜一個好內助。拉瓦錫真是要錢有錢,要物有物,要家有家。比起那開普勒、牛頓來,真是科學家當中少有的幸運兒了。
卻說1789年冬盡春來的一個夜晚,寒氣還籠罩著巴黎,拉瓦錫和嬌妻瑪麗正圍爐夜話,瑪麗手中拿著一篇剛收到的文章說:“親愛的,聽我給你念一段,這裏說的這個實驗可真有意思。”文章不長,喝杯茶的工夫便已念完,但拉瓦錫聽罷便再也沒有喝茶談天的閑心了。他一把搶過文章連讀了兩遍。原來這文中說到將一塊金剛石燒得熾熱後,它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他想,這是不可能的,任何東西燒完總要留下一點兒灰燼。拉瓦錫立即鑽進實驗室,照做了一次,確實如文章所說,金剛石不翼而飛了。整整一夜,瑪麗感到睡在身旁的丈夫翻來覆去不能成眠,但溫柔的她不敢說話,怕引起他的話頭更不能入睡。天將亮時,瑪麗見他還在瞪眼看天花板,就說:“都是我不好,睡覺前不該給你說什麽實驗的新消息。”拉瓦錫卻拉住她的手,翻身坐起:“瑪麗,我們趕快進實驗室去,辦法有了,也許問題正出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