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指導
這首詩寫於1944年6月,收錄於《災難的歲月》中。這首詩屬於詩人後期的創作,詩人此時更多選擇日常的口語,沒有使用過多的象征,所以詩歌大多口語化,音韻較美,於平淡處顯真情,讀來讓人回味不已。這首詩創作的年份,正是抗日戰爭後期,詩人既寫出了《我用殘缺的手掌》《等待》等激昂的戰鬥詩篇,也寫出了《過舊居》《示長女》這樣溫情的詩篇,顯示出詩人多變的創作風格,更顯示出詩人對於多種題材的駕馭能力。
詩人描寫了明媚、雨後的小徑,用“涼爽”和“溫柔”來形容泥路的感覺。從身體的觸覺到心靈上的體認,描寫得細膩入微。
在天晴了的時候,
該到小徑中去走走:
給雨潤過的泥路,
一定是涼爽又溫柔;
炫耀著新綠的小草,
已一下子洗淨了塵垢;
不再膽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們的頭,
試試寒,試試暖,
然後一瓣瓣地綻透;
抖去水珠的鳳蝶兒
在木葉間自在閑遊,
把它的飾彩的智慧書頁
曝著陽光一開一收。
到小徑中去走走吧,
在天晴了的時候:
赤著腳,攜著手,
踏著新泥,涉過溪流。
新陽推開了陰霾了,
溪水在溫風中暈皺,
看山間移動的暗綠——
雲的腳跡——它也在閑遊。
詩歌鑒賞
小白菊的盛開在詩人筆下仿佛有生命一樣,詩人的筆觸賦予了植物全新的感覺,帶著孩子一樣的心靈去描寫鮮活的事物。
詩人在開頭和結尾都強調了“在天晴了的時候”,仿佛用叮嚀的口氣溫柔地勸別人,使得全詩讀來親切纏綿。
這首詩寫得清新自然,詩人用水墨畫一樣的筆觸描寫了自然界雨後水洗過一樣的空氣,青翠欲滴的小草,含苞待放的小白菊,這樣寧靜而美麗的鄉村景色必是曾經仔細觀察過才能感受到的。詩人使用了多樣的比喻,寫出了大自然的美好,更寫出了詩人對於自然的讚美之情。但是這首詩的創作時間卻是戰爭頻仍的年代,我們不妨將“天晴了的時候”看成是詩人對於勝利的美好期盼,以及其所代表的對於美好生活的遐想與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