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高中生必讀經典(套裝全7冊)

警惕學習的異化

字體:16+-

近讀《中國檔案報》編輯出版的一本《解讀塵封檔案》,其中詳細記錄了“文革”中《毛主席語錄》的編寫過程,思考良多。1959年9月,林彪接替彭德懷任國防部長,第二年提出軍隊要掀起學毛著**,並說訓練、生產都不能衝擊學習。1961年4月又提出“毛主席有許多警句,要把它背下來”,《解放軍報》要登語錄。於是軍報開始在頭版登語錄。1965年8月1日,64開本《毛主席語錄》發行,每個戰士一本。地方上起而效仿,1964年5月到1965年8月,軍隊為地方代印《語錄》1200餘萬冊。1966年12月17日,全國各報發表林彪署名的《〈毛主席語錄〉再版前言》。到“文革”中,《語錄》已正式由新華書店發行,全國絕大多數省市都按人口印刷,幾乎人手一冊。1971年“9·13”事件發生,《語錄》熱戛然而止。

應該說,當年的語錄熱,對普及毛澤東思想作用很大。我們這一代人的政治常識也是那個時候墊的底。但萬事不可太過,過則走向反麵。學習本是一種自覺地探求,冷靜地辨別,科學地實踐。求不得轟轟烈烈,更不能搞成運動。既成運動,便來如潮漲,去如潮落,就躲不開漲潮時的盲目和退潮時的寂寞。寂寞之後當然應該有思考。

其實,任何事物,除內容之外還有形式。形式這種東西有自身的價值,便總想脫離內容,鬧出點動靜來展示自己的獨立。如詩詞,人們發明了格律,它是形式,但隻是詩詞的一部分,於是就有人以為隻要按格律填上字就是寫詩作詞。生活中許多人就這樣求於形式,止於形式,因為這比內容要容易掌握。於是就本末倒置,就異化變味,生出許多有違初衷的事。如吃飯,當七碟八碗,桌上有鮮花,眼前有樂舞時,那早已不是為吃;如服裝,當它變成了舞台上模特身上的奇裝異服時,那也早已不是為穿了。而一個事物每當形式完全俘獲了內容時,它也就走到了盡頭,不再會有生命力。形式愈完備,愈煩瑣,生命就愈僵化,愈近停止。八股文是這樣,“文革”中的手捧《語錄》“早請示、晚匯報”也是這樣。過去,我們不知經過了多少學習運動,現在不少地方也在這“學習化”,那“學習化”,口號喊得震天響,什麽領導動員、講演比賽、有獎問答、開卷考試、輔導驗收,不一而足。公款買的學習用書,發了一筐又一筐。學習已經被異化為一種形象工程或應酬行為。